图为历史街坊中的老榆树。
在哈尔滨的西大直街一侧,花园街以南,海关街、中山路以西,耀景街以东,木介街以北,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的4个街坊,保存着哈尔滨仅存的一片开埠之初的洋房。1994年,国务院命名哈尔滨市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该保护街坊是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存唯一保持哈尔滨开埠时期新城住宅区基本原貌的地区。鲜为人知的是,这片沦为城中村的百年老街坊,还是哈尔滨这座榆树之都的历史活见证,但这些百年老榆树现今活得相当憋屈,有的立在棚厦中,有的长在房墙内,同样期待着在保护性开发中“重新松绑”。
现状———
百年老榆树活得憋屈
花园街历史街坊是解读1898年哈尔滨新城建设的唯一依据。马家沟与哈尔滨第一条铁路所围合的700公顷狭长地带,是哈尔滨新城的新市街。这片街区中,老房子虽然有些残破,但整体还完整;老榆树尽管在“夹缝”中生存,夏季依然枝繁叶茂。
说到这片历史街坊中的老榆树,哈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俞滨洋介绍说,哈尔滨是丁香城、榆都,榆树在市区内随处可见,但具有百年历史的榆树却寥寥无几。从现场勘查的结果看,目前在该街区内现有百年以上的榆树就达100多棵,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在哈市都是鲜有的。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价值已经广为人知,该街区内的老房子是早期俄罗斯风格住宅区的典型代表,老宅子沿街坊周边低密度分布,采用了俄罗斯早期建筑的布局手法,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庭院式住宅区风貌。同时,这片老房子是早期寒带建筑的典型,建筑平面形体以长方形为主,外体形变化较少,以减少外墙散热面积。这种设计理念是当今建设节约型建筑最可效仿的实例。除了老房子,这里还是重大历史事件遗址,历史价值还体现在老榆树身上,可以不加保留地说,这里是哈尔滨城市中心区唯一一处“榆都”展示区。
多年来,很多历史街区的所谓“保护”仅仅停留在“不能动”的层面上。在岁月无情的侵蚀中,它们面临着自然消亡的困境。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它们已经沦为“城中村”,“榆都”展示区正在成为老榆树的坟墓……
原因———
私建滥建夺走生存空间
拥挤狭小的生活空间、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的违章建筑、包在房中奄奄一息的老榆树……这就是花园街区的现状,在此生活了48年的铁路职工张庆国说:“这里就是城市中心的农村。”
记者采访中看到,这里不仅垃圾无人清、火险隐患多,而且频见房包树。当记者站在23层的金融大厦楼顶俯瞰时,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哈尔滨榆都之名来之不虚。远远望去,该片区域内是浓密的树林,而这些树绝大部分是老榆树,在浓密的树影中显露出星星点点的俄式老房子。在踏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老榆树的生存状况极差,随处可见被砖墙封堵的老榆树、长在房中的老榆树。一株被房子包裹的老榆树已经死亡,只露着光秃秃的树干,两根枝杈无奈地指向天空。
在交通街旁的胡同内,一株大树被楼前的仓房包裹在内,上面露着枝干……
在玉门街上,一座砖结构仓房的顶上竟然露出了三株老榆树的树干……
在公司街上,一株老榆树被俄式老房子前接出来的小砖房紧紧包裹着……
在海关街旁的胡同内,一株老榆树三面是砖墙,墙距树干只有半米左右的距离,而这株老榆树的胸径约60多厘米……
据南岗区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介绍,据粗略统计,这片街区房包树的数量超过100株。
为何处处都能看到房包树?11日,1964年9月搬到海城街45—6号居住的朱俊峰老人告诉记者,他搬来时,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花园,每家都有凉亭,地窖,房前屋后都是30多厘米粗的榆树,丁香、紫玫瑰、黄玫瑰处处可见,每家还扎上了1米来高的绿板墙。视野中除了花草的五色斑斓,向南还能看到河沟街、向东就瞧见了北京街,现在除了破房子就是红矮楼。造成现状的罪魁就是十年动乱,那时候,树随便砍,房任意建……老人动情地说,如今保留下来的老榆树比自己74岁的年龄还大不少。
实例———
少收5000万元保住一片绿
在哈市友谊路报业大厦至哈市人大之间的空地上,有近百株和花园街区大约相同树龄的老榆树。去年春天,开发商在此架起了广告围挡,规划中的高楼即将拔地而起,市民也开始担心这些“榆都”核心要素老榆树的命运。
哈市城市规划局有关人士对此介绍说,报业大厦至市人大地段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其中靠报业大厦一侧的近3万平方米土地分别由北亚集团和黑龙江省高盛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竞拍获得。临近哈市人大一侧的土地未来规划建设成为占地面积1090平方米的城市音乐厅和占地4万平方米的时代广场。在当初规划时,有关部门已确定该地开发时保留大片原有绿地,其中榆树密集的5140平方米的核心地段将作为城市公共绿地保留,并依据原有绿地进行绿化设计。
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地共有榆树97棵,其中80岁树龄的6棵,40岁到60岁树龄的76棵。哈市城管局绿化处处长沈有春也对此表示,这是一处难得的城市林地。据介绍,这片土地当年以2.71亿的价格出让了23300平方米,折合每平方米土地价格万余元。而为保留榆树密集的5140平方米土地,使政府少收土地出让金5000多万元。
日前,记者又来到这片林地,尽管有高约数米的施工广告围挡,但还是掩不住这片参天的老榆树林地。
建议———
复兴规划别打折扣
“一棵老榆树的生态价值可比百棵新栽小树。”我省植物学家聂教授说,榆树和杨柳没有可比性,杨柳是速生品种,一年能长两厘米以上,而榆树胸径一年只能增加不到半厘米,榆树还是哈尔滨古树名木名录的品种之一。一株上百年的榆树,夏季的树冠冠幅可达50平方米以上,而当年栽植的胸径8~15厘米的新树,冠幅很难超过半平方米。相关专家还举例说,同样一条长100米、宽20米的街道,密植2000棵小树的效果也很难与20棵百年榆树的成荫效果相媲美。政府少收几千万,江边的老榆树保住了。专家希望花园街区的老榆树也有同样的好运。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按照花园街区先后组织过的六轮规划设计方案,规划原则定为老房老树全留,规划容积率只有0.5,这为“大树松绑”后预留了充足的生长空间。
在新规划上,抓住民俗花园的“园”字,力求把空间做得通透,在保证容积率的情况下,做出“园”的感觉。由新旧建筑、廊道、木栏杆、台阶等元素围合成大小不一,相互渗透的庭院空间。以宜人的尺度、丰富的空间变化与步行景观轴,与广场相呼应。提供宁静、清新的文化空间,令漫步其中的人不受外界喧嚣的干扰,享受休闲、人性化的浪漫情调。在功能上,民俗花园街坊的布局在保留原有保护建筑和树木的原则下,结合加建的建筑形成商业、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区域,塑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空间。
规划是美好的,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在历次旧城改造中,上级的“条子”和“招呼”使得规划走样:大树变地基。很多市民表示,希望美好的蓝图不打折扣地付诸实施,尤其是未来的拆迁和施工中,把大树也当成这个年轻城市的一分子,像敬重我们的长辈那样,精心呵护好每一棵百岁高龄的冰城开埠见证者。
(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