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啸寒通讯员春生何甜)文科学生做“文秘”、非文科专业做营销;农村学生实践单位都是乡政府或村委会,城里学生大多在公司实践……眼下,正是大学生们上交假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时候。记者近日在各高校走访发现,当前一些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正流于形式。
面对学生上交的实践报告,武汉某高校的辅导员王老师哭笑不得:70%的人都在报告中谈自己做“文秘”的心得。来自农村的学生实践地点高度雷同:乡政府或村委会;城里学生报告大部分盖着某某公司的大红印章。另一所高校经济学院的学生则八成都做市场营销。
“其实我也想踏踏实实搞实践,不想走形式,但是根本没实践的机会。”大三学生张洁说,一来能力有限,一般公司宁愿付工资请有点经验的临时工,也不想免费让大学生帮忙;二是一般公司嫌我们工作时间短。
家在农村的大二学生马超道出了自己的苦恼:农村哪有什么单位或公司可以让我实践?最多下地去帮父母干农活。寒假回家没办法,只有找村委会盖章交差。
记者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实践、单位拒绝学生、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成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弄虚作假的主因。
武汉工业学院团委书记袁亮认为,规范假期社会实践,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力。学校可提前联系相关企业,帮学生预定实践岗位,或者开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作为大学生也要敢闯,主动联系单位,即使碰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