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在经济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在文化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入超”现象。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不少委员呼吁:警惕“文化赤字”,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文明古国陷入“文化赤字”困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她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还是语言文化等等,都陷入了严重的“文化赤字”困局。这对于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讲,对于一个正追求民族复兴的国家来讲,不能不引起深思。
“文化赤字,强化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国家的文化安全。”金曼的发言得到了潘贵玉委员的响应,她说,在我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既应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必须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使中华文化不会在全球化中被西方文化“化”掉。仅靠“红灯笼”如何匹敌“剧院魅影”
金曼曾随不同艺术团到过近20个国家访问演出,在她眼中,“文化赤字”的产生源于“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文化运作欠缺专业”。
金曼发现,现在的海外演出多是面对自己的同胞,仅仅承担着“慰问华侨、传达乡音”的功能,“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文艺作品,要面对外国受众,要让当地的民众了解并喜爱,这才是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目的。”
要让中华文化为世界接受,首先要有质量过硬的文化作品。但目前我们输出的文化产品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也屈指可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很难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另一方面,西方和日韩的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却在中国大有流行风靡之势,比如英国的音乐剧《剧院魅影》首入中国,便一下子售出96场票,美国的大片、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作品,也都对中国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很强的冲击。这反映出,我们的文化贸易在与西方专业文化运作的较量中处于明显劣势。国家战略力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从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到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100多所孔子学院等,我们从这些可喜的个案中看到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努力。但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之路依然非常漫长。
金曼提出,国家应制定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制定和推行战略性文化贸易政策。她说,应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过程中推动文化的发展,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政策,刺激和提升我国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采取过这样的政策。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海外受众的心理、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以增强针对性;要借助通晓国际文化市场和运作的国际化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优势,用符合国际市场的运作方式,推介中国文化产品。
消除“文化赤字”,还必须加强本土文化产品在本地市场的活力。潘贵玉提出,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她举例说到,2004年挂牌成立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每年演出仅100多场,一年后年演出已达400多场,演出收入也由几十万元上升到5000余万元。这说明,坚持改革能带来生机活力和创作繁荣,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钮怿(本报北京3月13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