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贸易存在十几倍“入超”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
消除文明古国“文化赤字”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对外文化交流却呈现了严重的逆差。
中国文化贸易出现严重“文化赤字”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动漫产业还是语言文化等等,存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入超’,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是严重的‘文化赤字’。”金曼委员说,这对于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讲,对于一个正快速发展追求民族复兴的国家来讲,是极不相称的。
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兵马俑……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些中国传统民俗作品和出土文物经常充当起“主角”。“输出的文化产品还不够,质量还不尽如人意。”金曼委员这样形容,一方面,中国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也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部,动漫产业与美国和日韩相比才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面貌、当今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有限,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原创作品太少,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代表国家形象的高端文化产品更是凤毛麟角。
文化交流出现“西强我弱”
“我曾随不同艺术团到过近20个国家访问演出,演出时也多是面对自己的同胞。在过去,主要是慰问华侨、传达乡音。而在今天,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文艺作品,要面对外国受众,要靠质量取胜,要深入当地社会,要让当地的民众了解并喜爱,这才是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目的。”从事艺术工作20多年的金曼深有感触地说。
当前,西方和日韩的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在中国大有流行风靡之势,对中国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很强的冲击。对于这种文化交流中“西强我弱”的现实,金曼委员认为“值得警惕和重视”,因为文化的“入超”客观上廉价为西方人培育了文化受众,强化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国家的文化安全。但同时,她也强调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而且更需要发展、丰富和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
应制定战略文化贸易政策
金曼委员认为,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缺乏国家战略,缺乏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植,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缺乏现代化的包装,缺乏国际化的运作和推介,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她建议,首先国家应制定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着眼长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循序渐进,搭建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一系列高端的中国文化产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水平。
其次,国家应制定和推行战略性文化贸易政策。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过程中推动文化的发展,是国家在制定文化贸易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政府进行合理的干预,适当运用关税、补贴,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会刺激和提升我国的文化产品乃至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也都采取过这样的政策。
金曼提出,国家应加强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互联网的无界性,使文化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对全球文化的发展、创新和传播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是我们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和窗口。金曼建议国家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招募聚集一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和网络技术人才,负责互联网的对外文化传播与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以增强针对性。要善于借用西方人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例如歌剧、舞蹈、交响乐等,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