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无疑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不平凡的年头,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房地产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在这一年不断修正着自己的发展战略,全面诠释着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丰富的建筑形态,试图以己之力为中国民众奉献出更多舒适住宅。
然而,房地产行业的欣欣向荣之势并不能掩盖人们对于这一行业缺乏慈善情怀与企业责任感的不满与指责。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在热心投身于慈善事业,以积极态度与行动回应指责。如潘石屹成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基金规模达1000万元,资助方向是教育和城市建筑;2006年6月,富力地产向广州市慈善会捐赠1508万元,用于兴建广州市老人院医疗大楼;万科则将企业公民提升到理论高度和系统范畴,提出“变革先锋,企业公民”,拿出企业纯利润的1%来履行企业公民职责。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尽管,其间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房地产企业“慈善潮”的到来至少表达了企业对于慈善的认同。
而就在不久前,在华总开发业绩已超过430亿人民币的外资房地产企业——凯德置业也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了他们持续关注的儿童慈善事业上。2007年初,凯德置地举行了名为“为明天”的大型公益活动,承诺每卖出一套住宅将拿住400元钱用于慈善项目。这400元不仅仅是一个贫困儿童一年的学费,它更是让一双无助纯洁的眼睛充满希望的源泉,是每一位凯德置地业主的爱心,它代表凯德置地与中国共成长的决心,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凯德置业作为一家进入中国已有13年的跨国房地产企业,一直坚守着本土化之路,努力实现着与中国共成长的企业愿景。“我们要创造更多的适应与当代的本土建筑,要鼓励越来越多的本地员工进入管理层,使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国际人才;要将更多的国际经验与行业伙伴分享,促进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要将本地收益应用于本地投入,要配合政府的投资建设。”凯德置地总裁林明彦先生的一席话充分显示了凯德与中国共成长的决心与信心。从在管理层引入本土员工,到建设中国化的舒适住宅,细微之处的种种使凯德的中国之路走得踏实而坚实。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凯德这家国际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赞赏。
不仅如此,13年来凯德置地也一直在思索与探索着如何实现“取之于社会、回报与社会”。从设立助学金、向儿童基金会捐款、援建希望小学、捐赠抗击‘非典’资金和设备等,凯德正在搭建一个慈善平台,一个配合中国政府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公益平台。
“如何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是一家志在明天的企业必备的胸襟和眼界。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由昨天的自发自愿,自然发展为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凯德置地总裁林明彦先生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而凯德的慈善之举也绝不仅仅体现在其所倡导的企业公民责任与国际化企业的眼光和风范,而是更有效地带动了周围的人群,从员工到业主,再到合作伙伴,凯德置地要做的是,号召在城市中快乐生活的人们一起看到公益的力量,并参与其中。这恰是属于凯德的角度与方式——从每个人做起,从做实事开始。
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中,这一阶段的和谐稳定非常重要。慈善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众人拾柴。今天,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正在崛起。企业尽一己之力为慈善捐款捐物是最典型的方式,这会影响一大部分社会人,尤其激发都市年轻人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关注,这有利于公益精神的推广与普及。
而企业必须知道如何规划、管理与利用自己的资源,运用自己独特的技能去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相反,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视野会逐渐狭窄,最终会被社会所抛弃。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员凯德置地希望通过自己对于慈善事业的持续关注与热情倾注,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呼唤起整个房地产行业、整个商界的企业责任感,呼唤起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与投入,共同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和谐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