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713名刑事被告人被宣告无罪
肖扬在报告中同时指出,2006年,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严格依法办案,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共依法宣告1713名刑事被告人无罪。
肖扬在报告中说,2006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爆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案件245254件,判处罪犯340715人。
“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严厉惩罚各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肖扬的话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的立场。诉讼调解倡导“和为贵”防止“民转刑”
肖扬说,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司法原则,以定纷止争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纠纷案件1159437件;审结权属、侵权纠纷案件986082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9637件,诉讼标的额31.89亿元。
肖扬在报告中介绍,根据社会转型期民事案件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防止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人民法院严查“司法蛀虫”
109人被究刑责
肖扬在报告中说,去年全国法院加大查处利用审判权和执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行为的力度,共查处违法违纪人员292人,其中,对109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肖扬指出,这些违法违纪人员是通过上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中发现违法审判的线索过程中发现的。
一些法官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司法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辩法析理、调解纠纷、息诉止争的能力还不强;有的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沓,办案久拖不结;有的使用自由裁量权不当,甚至滥用自由裁量权,有的办案不透明,程序不公正;有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对待当事人“生、冷、硬、推”,个别法官贪图私利,吃请受礼,照顾人情,不作为或乱作为,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腐化堕落;有的法院主要领导“带病上岗”,“前腐后继”,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和社会影响。
去年共判处825名县处级以上官员
肖扬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2006年,人民法院共判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825人,地厅级92人,省部级9人。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法院依法加大惩治腐败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力度,共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案件23733件。其中,公司企业人员贿赂犯罪案件359件,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案件8310件。
据介绍,在2006年人民法院判处的889042名罪犯中,共有24890名国家公务人员。其中,国家机关人员占29.02%,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占47.86%,金融机构人员占4.60%,人民团体及其他公务人员占18.52%。
肖扬在介绍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计划时向全国人民郑重宣告:“把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职责,依法严厉惩罚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
同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加强死刑案件监督确保办案质量
“高度重视死刑案件办理工作。针对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第二审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开庭审理的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文件,强调要切实依法做好可能判处死刑案件的批捕、起诉工作,严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依法加强对办理死刑案件全过程包括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确保办案质量。”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一个段落,对死刑案件的法律监督进行说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说,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规范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司法解释。由于长期以来多数地方对死刑第二审案件不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没有专门的办案力量和人员编制。各省级检察院面对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采取临时内部调整办案力量、从下级检察院借用业务骨干等措施,保证了办理死刑第二审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全方位围剿体系”
追逃1670人比上年翻一番
“开展追逃专项行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70人,比上年上升137.6%。”翻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句反映检察机关具体追逃工作的文字背后,是检察干警跨越省区和国界,千里追逃的缩影。
成绩得来不易。2006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会同公安、电信、边防、外交等部门广泛开展追逃专项工作。
整治商业贿赂,检察机关“利剑出鞘”
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指挥查办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在药品注册、审批中收受贿赂和严重渎职等重大案件,对45件重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9582件,涉案金额15亿多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1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列举的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检察机关对于整治商业贿赂这一“痼疾”的信心和决心。除医药购销领域,各类检察机关还将“反腐利剑”直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商业贿赂“高发区”,积极排查线索,深挖窝案串案,把一批以权谋私、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斩于马下”。
一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行业、领域,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采取挂牌督办、异地交办等方式,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商业贿赂案件。在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商业贿赂犯罪案件9582件中,大案5316件,县处级以上商业贿赂犯罪要案1238人。
立侦职务犯罪一半以上是“大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1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2006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3668件,已侦结提起公诉29966人。
“在这之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大案有18241件,占到了一半以上。”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各级检察机关加强了跨地区的协作和配合,提高发现和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这些大案中,贪污、受贿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就有623起。”
据了解,在2006年,各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还显示:去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国家支农资金、征地补偿金和扶贫、救灾、救济等款物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3878人,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或出卖国企利益的国有企业人员10742人,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