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新民周刊》 > 最新文章

收官之年看两会 检讨政府施政得失成热门话题


  收官之年看“两会”

  为了激发国民的创造力,需要保证社会的多样和多元,同时,对话的平台和利益协调机制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两会”因此将比从前更富吸引力。

  撰稿/汪 伟(记者)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在本届政府收官之年,检讨2003年以来的政府施政得失成了热门话题,也使3月的“两会”增添了新的看点。

  从2003年至今,中国的种种情状,从权力转接、立法、司法、宏观调控、惩治腐败这些牵涉千家万户的国家大政,到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看病上学,许多故事,都表现出一个转折的时代令人难忘的表征。就在2007年“两会”召开前,一条短小的地方新闻报道说,上海出台了新的城市管理政策,只要附近居民同意,就允许地摊的存在。这条不起眼的消息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城市管理思路的重大进步。

  尽管地摊部分缓解了进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就业压力,而且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地摊的存在,与很多城市管理者对市容整洁的追求背道而驰。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城市里,城管队伍都要日常性和突击性地查抄地摊,这使得城市居民都有目睹摊贩拎着包袱狼奔豕突的经验;如果不幸跑慢了一拍,摊贩谋生的推车或者包袱被丢进灰色的城管卡车,或者一筐西瓜被掀翻在地:痛哭者有之,哀求者有之,下跪者有之。城管人员并非个个都是铁石心肠,但城管执法中滥用暴力的新闻仍不断见诸报端,摊贩由哀求而起冲突的事情,也不时可闻。2006年,最不幸的悲剧发生在北京,小贩崔英杰与城管争执时,持刀伤人,致死一名城管队员,这起尚未判决的刑事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使上海宽容地摊的政策,更加引人注目。

  在城市化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禁止摊贩显然是一种徒劳。不幸的是,这种徒劳甚至会突破人道的底线。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在2007年出版的新书《守卫底线》中认为,制度底线(公平正义)和道德底线的失守不仅是当下中国的现实,更酝酿着未来更大的危机。而探索和守卫社会公平的底线,是2003-2007年间政府施政的重心之一。

  守卫底线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被称作历年来“字数最多,最长和引用数字最多”的报告,其中检讨了2006年的施政得失,紧接着释放了一系列政策利好,其中农业仍然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向农业议题回归。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农业政策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全国范围内免除了农业税——尽管其经济影响微乎其微(2004年农业税总额仅1000亿元,同时需要支付高昂的收税成本),但表明了中国准备吸取其他工业国家共同经验的坚定态度: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社会稳定,减免农业税,给农产品补贴,帮助农民转业,实施免费培训,开放城市移民,是必经之路。

  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关于农业的政策——从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实施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新医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新农村建设”方案,陆续出台。尽管诸多政策的最佳方案仍在探索和实验之中,但政策的利好已经初步显现。自2004年以来,中国农民连续3年人均纯收入以年均6%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大部分得益于他们到城市打工的收入,“三农”政策为农民收益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作为一种政策收益,和世纪相交的时候相比,“三农”作为一个公共话题的热度,明显降低了;尽管中国数量巨大的农业人口带来的城市化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城乡分治格局和农民收入水平短期之内并没有突破的可能,土地制度方面的突破也仍充满未知数,但是学术刊物和媒体上的讨论,重心发生了转移,对沉重的税费与官民冲突的讨论,已经被“让农民工拥有城市户口”这种涉及更基本的制度的话题所取代。

  和“三农”问题一样,教育和医疗一方面成为高悬在国民头顶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也在积聚。可以想见,在教育和医疗问题上,明确并守住社会公平的底线,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也是国家崛起不可回避的课题。

  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破题之前,社会上对教育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政府智囊和一般民众,至少在免费的义务教育这一问题上,形成了共识,而阶段性的目标是实现政府1993年做出的承诺,即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占到GDP的4%。本届政府确立了“向农村和向义务教育阶段倾斜”的政策倾向,教育投入是对这种社会共识的回应,其指向首先是公平的底线。

  本届两会又释放出教育领域的利好政策。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将实行免费的大学师范教育。先期免除费用的是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许多省级的师范院校也将随之实行免费。

  当然,教育投入达到GDP4%的目标,最早也要到下届政府任内才有望达到。至于教育领域的其他问题——如何配置教育资源才能兼顾多层面的公平和效率,如何使教育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文化复兴的动力,有待更长时间的探讨和解答。

  寻找底线

  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个中国经济学的重镇,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人员之间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认为,在医疗这个“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因为国家投入不足而显失公平,又使医疗行为因为失去监管而滋生腐败。她赞同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中国医改的判断:“基本不成功”。在江苏宿迁,李玲对当地激进的医疗市场化改革做了调查,坚定了她反对以市场为导向的医改方案的立场。2006年夏天,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上课的时候,李玲阐述了自己的制度设想: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险,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加强对医疗环节的监管——她认为中国的财政能力足以支持上述制度。

  经济学家周其仁强烈质疑他的同事李玲在宿迁的调查的科学性。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他用焦虑的笔调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医疗体制的文章,提醒决策者注意中国医疗问题的复杂。他不反对建立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担心政府在医疗问题上完全排除市场,采取“国家全包”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不可能满足中国庞大而多样的医疗需求,而且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普遍存在的效率底下的问题。

  两位经济学家相执不下的同时,国务院下属的多个部委参加了制定新医改方案的工作。尽管不断有零碎的消息传来,使人们得以揣测未来的医疗制度的某些方面,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于医改路径的具体方案一直未定,正说明了在医疗领域,那条尽可能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底线尚未明确。

  尽管与政府的价值导向相关,寻求底线同时是一个社会治理的技术问题。明确和守卫社会公平的底线,关系到亿万人当下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路向。在医疗、环保、垄断、房地产市场等问题上,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如何有效配置各个相关资源,这些远不如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三农、股市和义务教育等问题上那么明确。寻找底线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政治上的远忧。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施政 | 吴敬琏 | 温家宝 | 喻权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