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成留守儿童的第二家长
3月13日,在本报“全国两会博客”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着力培训“第二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蓝呤”: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名为《留守小姑娘7年没见娘》的报道,这个小姑娘是四川的,看后觉得这个女孩也挺可怜,7年了都没能感受到一点母爱。现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娃也多了,社会也该为他们想想办法,让他们和其他娃一样快乐成长。
“月亮湾”:留守儿童的情况农村最多,但现在城市里也出现了不少,一些父母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因生活所迫到外地打工,也没有条件带着孩子到外地上学,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也就多了。不仅存在着家庭教育问题,这些娃的整个家庭生活也是缺失的。
“成年人”: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走到哪里,孩子理应跟随到哪里,这合情合理。可我们做农民的父母进城讨生活,孩子却只能留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是父母不愿意将孩子带在身边吗?不是的。孩子进了城,因为户口等问题难以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孩子上学要托门路交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等。
“搜狐网友”:看问题要看实质。留守儿童大多在农村,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城市,他们的父母在城市打工,低工资、高房价等好多因素所限,根本没有能力给娃交高额的借读费,没有经济能力把娃带到城里上学,所以才会有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
“一袖清风”: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陕西的问题了,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了!这也不是一个家庭或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应该想想办法来解决,从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上解决根本问题。
“玉嘉”:看到这个话题时,我有些心酸。小时候爸妈去工作,把我一个人留在姑妈家上学,虽然姑妈对我很好,但心里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家,做什么事情都不大胆。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能看我一次,却也很难实现,看到别的父母到学校给小朋友送东西时,我都会悄悄地流泪。爸妈来看我一次,我都会高兴很多天,每次他们来看我,临走时,我都会哭着抱着妈妈的腿不让他们走……
“留守儿童”让人一次次心痛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亲历了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场面:春节前,省妇联主席刘丽鸽、省儿童福利会会长张绣绒一行带着棉被、书包、糖果等物品到华县金惠乡汤坊村看望那里的留守儿童。9岁的小煜父母在杭州打工,两年没回家了,小煜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已度过了两个没有父母陪伴的春节,父母打电话来称今年不回来过年,他生气地不接电话,也不好好吃饭。刘丽鸽给他背上了新书包,问他是否想父母时,小煜一下子号啕大哭,长时间无法控制,凄凉的哭声令在场的人感到心酸。
后来,十多名16岁以下的孩子围在刘丽鸽身边大哭……他们思念在外打工无法返乡过年的父母。
省妇联儿童工作部的专家分析说,毕竟父母的爱与爷爷奶奶的爱是两种不同的爱,在留守孩子家中父母的爱常常被忽视。像小煜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华县金惠乡汤坊村还有88人,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
我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00万人
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00万人,其中父母均在外务工的约占三分之一。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而且城市里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
看到留守儿童的现状,省妇联也通过本报向全省在外打工的父母们发出了倡议:倡议全省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要尽量抽出年假时间陪伴孩子,日常在外要坚持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尽量回来看看孩子,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今年春节前全省各级妇联还慰问了1000名留守儿童,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组织万名留守儿童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着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在促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家长
“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儿童成长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留守在家的儿童缺少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着力培训“第二家长”队伍。
她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建立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和留守儿童管理者进行学习,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第二家长”。具体做法为,学校对本校所有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分年级分班造好留守儿童花名册;每个学校专门分配一名领导管理留守儿童工作,与所有教师签订责任状;根据情况把每一名留守儿童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分给所有的科任教师,让这些教师对他们进行管理,并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量化纳入到教师的日常考核中去。如每个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同时建立起对担任“第二家长”教师实施的相应激励机制。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国琪,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特别关注,曾多次深入农村做调研工作,并对关爱留守儿童提出了三条举措。“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王国琪如是说。
王国琪说,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外出无法履行责任,这对孩子的伤害已经形成,父母应该及时挽救。
其次,老师要对留守学生和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做到知情,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做好留守学生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最后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可以在校外建立“一组、一家长、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