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塞隆骨系列产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近日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结束了该省没有新药及其系列产品的历史。
塞隆是什么
塞隆是藏语译音,学名高原鼢鼠,就是人们俗称的瞎老鼠。
破坏草原的罪魁祸首
高原鼢鼠封堵洞口的土丘覆盖在草地上会破坏植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由于鼠害等原因造成草原沙化,形成“鼠荒地”的有1.12亿亩。
鼠类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降低草地载畜量,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堆出土丘,破坏草皮,轻则使地表千疮百孔,杂、毒草丛生,草场退化,重则造成寸草不生,形成“鼠荒地”,也称“黑土滩”。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克曲合草原上,随处可见蜂窝一样的鼠洞穴,站在草场上,就能听到鼠“吱吱”的叫声。搞草原专业的人士说:“草原上有鼠类活动是正常的生态现象,但当鼠类超过一定数量时,对牧草和草原生态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在牧区生活多年的才让告诉记者,一只瞎老鼠每天吃草根204克。为了减少老鼠对草原的危害,全省每年投入灭鼠经费800万元以上,花钱买了鼠药,但灭鼠效果却不理想,寸草不生的“鼠荒地”依然逐年递增。有专家作过这样的测算:青海省鼠害每年可消耗草地鲜草108.49亿公斤,因挖掘洞坑损耗鲜草4.56亿公斤,按每公斤鲜草1角钱计算,每年仅新鲜牧草一项直接经济损失就是11.3亿元。
塞隆骨可代替虎骨
面对鼠害,不得不展开一场人与鼠的较量。牧民们几乎每人都掌握了一门捕鼠技巧,同时在草原上还活跃着一支捕鼠队伍,专门捕捉地下鼠。国家一类动物新药——塞隆骨,是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多年研究的结晶。
专门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高原鼢鼠生活在海拔2800米至4300米的高寒草地上,而且终年生活在地下,从来不得风湿病,当地人就用其骨头治风湿病,于是该所着手青藏高原特有的塞隆干燥全骨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1990年6月,塞隆骨被国家卫生部批准列为第一个国家一类动物新药材。以塞隆骨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复方塞隆胶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卫生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一类动物新药。1994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又开始了塞隆骨代替虎骨的课题研究。据专家们介绍,研究证明,塞隆骨与虎骨的药效为1比1。该所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的塞隆骨资源,研制开发了塞隆骨系列产品,其中,威隆壮骨酒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代替虎骨酒的药品,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等功效。
高原鼢鼠具有3大特性
专家研究试验证明, 高原鼢鼠具有地域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专家们曾将高原鼢鼠从高海拔的草地上拿来,在西宁地区完全按照野生环境给它造地下洞穴,按照野生条件饲养,然而它们生活不到一个月就死亡了。即便是人工饲养成功,那么,它的药用价值将很低很低,这又是它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它的药用价值是其他动物不可替代的。
防止高原鼢鼠灭绝
塞隆骨可以卖给药店或药厂作药材用,市场价每公斤塞隆骨能卖180元以上,于是一些农牧民用捕鼠工具捕捉“瞎老鼠”卖钱,大通、湟源、互助、门源等地区的部分农民,每人每月光剥老鼠就挣800元以上。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由于捕鼠的人过多,方圆几十里都见不到“瞎老鼠”了,而且在一些“鼠荒地”,挖坑下弓箭捕鼠,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草原生态又遭到新一轮破坏。
据调查统计,青海省总共有高原鼢鼠两亿多只,每年捕杀量约六千万只,高原鼢鼠每年的繁殖率只有2.7%,如果一个地方连续4年大量捕杀,5年以后就无鼠可捕了。有鼠是自然现象,鼠过多就形成灾害,无鼠又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要有组织、有计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安排捕鼠,使高原鼢鼠始终保持一定数量,这样既能使牧草很好地生长,又能使特色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