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电 题:教育资源要“雪中送炭” “豪华高中”风气不可长
——访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孙鹤娟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我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当前‘豪华高中’的风气不可长”,来自吉林的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孙鹤娟说,随着两会已近尾声,作为出自教育行业的代表,她关注本届政府在教育上送出的“大礼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得到运用。
孙代表说,近年城市高中热衷“做大”,各地政府在积极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创办示范性高中的口号驱使下,集中政策资源和人力、财力资源,投巨资争先建设“超大规模的高中”.
“这一类的‘豪华高中’占地面积可达三十万平方米、五十万平方米甚至七十万平方米;借贷两三个亿甚至五个亿人民币”,孙鹤娟说,可是已经“做大”的学校,往往由于质量没“做强”而空运转,形成“负债—经费不足—生源不好—质量不高”的恶性循环。刚刚建完的学校又忙于转制、“卸包袱”,在很短的周期内,国有资产流失。
“国家有限的财力高度集中使用,加剧原本就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教育”,孙代表算了一笔帐:中国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募集社会资金二十四亿元人民币,办了一万两千个希望小学,解决了二百六十万失学儿童的就读问题,对于农村孩子这是“雪中送炭”工程。
“可是同样二十四亿元人民币,用在建设城市超大规模高中上,只能建十所学校,是一种‘锦上添花’工程”,孙代表感叹地说,国家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以积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建议,教育部门应为学校建立一个标准,并投入资源帮助未达标的学校达标,同时监督已达标的学校不能超标”,孙鹤娟说,这样,就能保证教育资源向真正需要的学校倾斜,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孙代表还倡议说,作为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名校”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育“软件”水平。她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名校义培”工程,免费帮助农村学校培训教师,三年来已培养三百位农村教师,“现在已经有很多‘名校’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