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实施权下放学校致使学生过早偏科
会考制度改革呼声日高
□晨报记者王婧
“会考”这一伴随高中教育近20年的名词,在学生心里产生的影响正变得日渐减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这几年高中会考已由全市统一进行过渡到各区县自行组织实施,而区县又将实施权逐步下放到学校,因此,学生的重视程度已远不如前,从高一开始,理化生等学科便开始出现“放羊”现象。
会考现在形同虚设
“现在会考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对学生来说更是形同虚设。”对于如今的“会考”,徐汇区某中学副校长如此说道。据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本市在高中阶段开始实行会考制度,一直以来它都是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由全市统一组织命题进行考试。学生每学完一门学科评价一门,高中三年里学生共要完成9门学科的会考任务。“学生会考成绩合格后方能毕业,因此过去对会考还很重视,哪一门学科都不敢放。”这位校长说。
不过情况在这几年悄然发生了变化。记者获悉,现在会考已不再是全市统一,转而由区县自行实行。而一些区县更是进一步将会考权下放,提出学校可自行组织会考。于是,“会考”逐渐演变成了学校各自独立的一场考试,难度节节下降不说,一些学校索性不再另行安排。“我们现在的做法非常灵活,标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了。”某知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自从会考实施权下放到学校之后,学校就给予了那些某一学科表现突出的学生免考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学校,会考成绩开始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代替。
“会考非常简单,而且学校一般都会放我们过关,所以不必太用心。”高二学生小林说。像小林这样不把会考当回事的态度正在学生中变得普遍起来。小林高考准备加试的科目是政治,现在的她对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已经基本“放弃”。与此同时,老师也发出了“学生难教”的声音,一些学科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正在降低。
“会考”内涵定位都应有变
据悉,之前作出取消全市统一会考的决定与各区、各校的水平参差不齐不无关系。由于统一进行会考时,最好的学校和最差的学校考的都是同一张试卷,这样的标准显然无法评价所有学生。加上作为一项通过性考试,会考的要求并不算高,因此对学生特别是名校学生来说,通过不成问题。
“但是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全面发展,过早的偏废学科不利于学生发展。”上海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陆军告诉记者,会考最初也是为了让学生不偏科而设,但如今的现状让他身边的很多教师感到担忧。“因此会考也需要重新定位。”陆军说。
毕业会考的改革看来是一个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不少教育人士提出以高中学业水平考的形式取代会考。“我们建议在高中阶段设置学业水平考试,在作为高中学生毕业依据的同时,为大学招生设立一个起点线。”黄浦区某位校长认为,应该设置统一的水平考试,对上海的高中生毕业时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一个客观的反映。他指出,现在虽有高考制度,但并非人人参加,而会考则变得流于形式,学业水平考试则可以弥补两方的不足,同时也符合“二期课改”倡导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虽然也是毕业考试,但新‘会考’的内涵和定位都应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