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宏观数据,有关专家表示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宏观数据: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指数)比去年同月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2%。对此,14日,有关专家表示,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过快、贸易顺差三种因素,让央行后续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于通货膨胀,著名的“牙膏效应”传神地描绘了通货膨胀产生和控制的不对称性,“通货膨胀就像是牙膏,挤出来容易,挤进去难”。而今年2月,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指数)比去年同月上涨2.7%,这已经是CPI指数连续3个月增长幅度超过2%。
14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张陶伟认为,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利率水平仍然较低,泡沫正在形成并逐渐显现,因此加息需求仍然强烈。不过,他认为,是否加息还要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率统计数据等,如果在今年年内,国内通货膨胀加快的趋势继续上升,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学术界普遍将2%作为CPI的警戒线,一旦持续超过2%,央行必然采取相关动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丁肇勇分析说,在CPI一路升高的过程中,现有货币的购买力会持续下降。为了稳定居民消费,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负利率压力,以加息为主要手段的货币紧缩政策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首选。2投资过热
“给人民币加息施压的另一个因素是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全年调控目标的50%以上,GDP增速也达到了10%以上,经济增速明显偏快。另外,央行公布的2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贷款方面,无论是总贷款、对企业中长期贷款,还是对居民的贷款,增长都较快。
有关专家表示,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投资贷款规模的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普遍认为资本信贷风险较低。而对于这种现状,如果继续保持“宽货币”,将来对实体经济和对资本价格的影响会很大,带来的潜在问题也增多,例如进一步的生产过剩、房地产泡沫、流动性过剩等问题。
“央行其实已经着手进行调控。”丁肇勇认为,前期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初衷,就是控制贷款规模,抑制过快的投资增速。不过,在这一手段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央行就很可能通过更为有力的调控手段,比如加息等。3贸易顺差
丁肇勇认为,导致人民加息可能性增大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贸易顺差的加大。海关总署公布2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51.7%,月度贸易顺差237亿美元,攀至历史最高点附近。
有关专家分析说,巨额贸易顺差会导致大量外汇流入,进一步推升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且外贸顺差推升外汇储备以及相应的外汇占款,还将导致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加息,就成了抑制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调控手段。
不过,丁肇勇分析说,虽然以上三种因素不断地给人民币加息制造压力,但是学术界对央行是否应该加息还存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为解决上述三种问题,央行近期一定会有相应的调控政策出台。(记者齐永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