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将民事诉讼状递交到了法庭,状告国内的进口初榨橄榄油存在故意篡改生产日期、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昨天,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罗律师告诉记者,在国内销售的橄榄油都存在真实生产日期与产品标注生产日期不符的问题。
号称绿色天然的橄榄油难道是生产日期无法保证的过期油?记者对此进行详细调查,从有关专家和生产商的口中,了解到橄榄油保质期的真实内幕。
标志事件保质期被虚增7个月
“我一直在关注国内进口橄榄油的现状,在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后,已将民事诉讼状递交到了法庭。”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的罗律师告诉记者,在今年年初他已经将某些家橄榄油生产企业和销售橄榄油的商家告上了法庭。
罗律师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购买了某品牌的原装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后,发现商品标识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8月底,保质期为2年。
由于橄榄果的特殊生存环境,它只能适合在地中海地区种植,因此我国几乎没有橄榄果的生产基地,而在我国销售的橄榄油也都是进口的。
“国外进口橄榄果的摘取时间都是每年的10月底,初榨橄榄油的生产时间就理应在10月底到第二年1月底之间。”罗律师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理论上,该品牌特级初榨橄榄油的真实生产时间应是他们在欧洲原产品的生产时间10月底或1月底。“而商品标识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8月底就只能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后的灌装时间,并非是欧洲原产品的生产时间。”罗律师认为,最终导致该厂家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的保质期由2年延长到了2年零7个月,该厂家将灌装日期打印为生产日期,就是为了延长保质期限,从而达到延长销售时间的目的。
初榨橄榄油:指直接从油橄榄鲜果中获取的天然油,没有其他物理、化学处理。分为特级初榨橄榄油、优质初榨橄榄油、普通初榨橄榄油,其酸度有明确要求。
权威解密橄榄油保质期潜规则
橄榄油是生鲜橄榄果压榨的一种高品质食用、工业用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用途也非常广阔,不仅可以直接食用和作为菜的配料,还可以做糕点,甚至可以美容护肤。
近些年,由于国内消费者更加重视健康环保,健康绿色的橄榄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日渐走俏。虽然它有很高昂的零售价,但依然受到越来越多的有更高需求的消费者所青睐。
正是在市场的需求下,国内很多企业也发现类似橄榄油等天然油的销售商机。但由于橄榄油是橄榄果压榨后产生的果实油脂,全世界的橄榄果集中产自欧洲地中海沿岸和部分南美地区,我国境内没有大范围引进并种植过此类植物,因此销售橄榄油特别是初榨橄榄油只能是依靠进口。
中国无法自产初榨橄榄油
由于作为外来进口商品橄榄油还是一个新鲜产品,我国并没有此类产品的国家强制规范,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曾经把橄榄树试验引种到中国的原林业部专家、现任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协作组筹备组主任的李聚桢昨天对记者表示,一定要警惕国内橄榄油企业混淆产品真实生产日期的行为。
李聚桢指出,国内生产的橄榄油全部是在国外进行橄榄果采摘后压榨成油的,不可能运到国内再做压榨。橄榄果保鲜是需要添加化学成分的,橄榄油的生产工艺则严禁添加任何化学成分。
而橄榄树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在中国基本无法生长,国内目前仅存的是用于试验科研之用。另外,橄榄树属于外来物种,在国内的种植必须严格经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查,未经同意的个人和单位是严禁种植的。
标注生产日仅是灌装日
“国内的销售企业正是利用橄榄油是进口产品的特性来欺骗消费者。”李聚桢向记者明确表示,由于橄榄油是采用鲜果冷榨而获得的天然油,因此在原产地初榨橄榄油的生产时间只能在每年的10月底到第二年的1月底之间。
而国内企业销售的橄榄油都是进行的二次包装,在大的进口商成批量从欧洲进口后,再转售给其他油脂企业,油品的所谓生产日期大多是包装或灌装日期,根本不是其实际的生产日期,不能予以混淆。
李聚桢提醒消费者说,如果大家购买初榨橄榄油的生产日期在2月至9月之间的话,这就肯定是进口后的灌装日期,因为这些时段根本不可能有新鲜的橄榄榨成油。所以这样的初榨橄榄油标注的保质期也就不可能为2年,至少要向前推算半年。
记者调查橄榄油从进口到灌装上市需要半年
一位从业近30年的被称为“油虫”食用油品中间商告诉记者,许多厂商选择进口橄榄油后在国内灌装至瓶,但是在标注生产日期的时候,都是按灌装的时间来标注。而实际上,正规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原产国的生产日期来标注。由于橄榄油从原产地进口到中国至少要3个月时间,进口后在本地灌装也要至少2个月。那么我们所购买的橄榄油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半年的保质期。
据这位“油虫”透露,目前市场上真正原装的橄榄油很少,基本上都是几十吨、几百吨进口进来的大桶装油,然后在北京分装成瓶装油。橄榄油的产地为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目前市面上原产国为意大利的橄榄油较多,希腊克里特岛的橄榄油品质最好、价格最高。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在挑选食品时,非常习惯于根据标注日期来选择更“新鲜”、“更保质”的商品。但如果按照“油虫”的表述,这正是形成了一种误导。
随后,记者到北京的几家超市调查发现,橄榄油的保质期在18个月到24个月之间,其中也有标识21个月的。那些并非原装进口的橄榄油只标注了“生产日期”,并没有“包装日期”或“灌装日期”。其中,福临门牌100%西班牙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的生产日期为“2007年2月8日”,多力牌初榨、冷榨橄榄葵花油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12月3日”,鲁花纯正原生橄榄油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12月30日”。生产日期距今不到3个月。
此外,记者看到特意标注了“原装进口”字样的橄榄油,生产日期都在2006年9月以前,其中欧丽薇兰品牌标注为:意大利原装进口,其生产日期为“2006年8月11日”。还有一些橄榄油,标签上标注了国外“生产商”、“中国总代理”或“中国总经销”,但并没有特意标注“原装进口”,其瓶装油的生产日期在2006年5到8月份,如克里特王子、阿格利司还有大树牌等。
“一般原装进口的油都会标上在中国的总代理或总经销公司名称,还会注明进口国的生产商名称。”“油虫”告诉记者。但前面专家也说了,如果初级压榨油生产日期在2月到9月之间,那肯定不是原装进口的。
企业回应生产商承认标准生产日期实际是灌装日期
“我们生产的橄榄油是从国外进口后再进行灌装的,因此我们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就是到国内后的灌装日期。”生产多力橄榄油的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总部行销处处长林美华明确地向记者表示,由他们公司销售的多力橄榄油都是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口后再分装的,其中运输的过程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国内后再重新进行灌装,而他们产品标明的时间就是当时灌装的时间。
由于多力橄榄油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销量比较大,因此几乎每个月他们都会从欧洲进口橄榄油。“我们当然会严格把握当地供货商生产压榨橄榄油的时间。”林美华表示,压榨橄榄油时间相对固定,因此他们在每次进口时都会注意他们的生产时间。
“把生产日期标注为灌装的时间是符合相关规定的。”林美华强调多力橄榄油生产和包装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用灌装的时间标注为生产日期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是原装和灌装油的生产日期以及品质的问题,记者拨通了北京和平之叶商贸有限公司的电话,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赵小姐告诉记者,要买橄榄油最好还是买原装进口的,因为质量最好也贵不到哪儿去。记者随后详细地询问了原装进口和本地分装橄榄油的区别。
这位赵小姐透露,厂家分装橄榄油的时候,生产日期打的都是装瓶的日期,实际上油是批量进来的,进口运输时间至少也在3个月。而且在灌装的时候,橄榄油会接触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至于氧化和保质期损失是否影响油的质量和营养,她笑着说:“那我可不能下结论,反正您最好还是买原装进口的,也就多30多块钱。”
“难道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吗?”记者又问赵小姐。“现在行业标准不清,也没有明文规定这些。”她说,“咱们国家去年刚出台了一个划分食用油加工等级的标准,不过橄榄油现在还是新的东西……”
法律界定混淆生产日期违反强制规定
尽管国内橄榄油销售厂家把灌装日期定为橄榄油真实生产日期为行规、且符合国际相关法规规定。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5月9日发布并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其中的规定:生产日期是指制造日期,及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包装日期是指灌装日期,及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因此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国内销售进口橄榄油的生产日期就应该是他们进口产品在国外的压榨日期,而不是把压榨的橄榄油运输回国后再进行灌装的日期。这些国内橄榄油销售企业把灌装日期混淆为了生产日期,违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
对此,罗律师认为,国内橄榄油销售企业故意篡改生产日期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并已经构成了对消费者的严重欺诈,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记者观察
行业不规范消费者利益如何保护?
从律师报料到专家访谈再到企业反馈,在一系列的调查中,记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国内橄榄油行业的混乱无序。国家一直都对食品有严格的监管规定,例如文中提及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而此规定也是1994年(GB7718—1994)进行的再次修订。无论是1994年的旧规定还是2004年的新规定,均对食品的生产日期有着严格的规范,并且明确界定了生产日期并非灌装或是包装日期。
但生产企业却一直认为他们将国外进口的橄榄油二次灌装后的日期就是生产日期,并且认为这就是行业的规则,也是符合国家规定的。真是不明白作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在不知道国家的相关法规下,他们能否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从保证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这些商家应该都知道他们的橄榄油都会有一定的再次灌装的时段,这样的时段能否纳入他们橄榄油的保质期里,或许只能靠自觉了。
食品的安全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绝对不能单靠企业的自觉,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监管体系。但记者了解到的是,橄榄油的国家行业规范并未出台,而质检部门对于橄榄油的检查更是凤毛麟角。对此,本报将在明天继续对橄榄油行业保质期问题进行报道。
通过记者对橄榄油保质期内幕的调查后发现,国内销售的橄榄油保质期虚增的背后,隐藏的是整个国内橄榄油行业生产、销售、标识等过程的混乱不堪。
然而,在消费者认知模糊、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下,国内整个橄榄油行业缺乏统一检测标准,监管、检查、处罚等一系列关键环节的缺失,是否也难辞其咎?
产品标准混乱橄榄油名称标准缺失
“初榨油、精炼油、纯质油、五星油、烹调油、原生油、纯生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国内超市中销售的橄榄油光名称就有十几种,而这往往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优质的橄榄油呢?
“根据规定,橄榄油只能分为初级压榨和精炼油两大类,因此其他名称的橄榄油都是在误导消费者。”原林业部专家、现任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协作组筹备组主任李聚桢明确告诉记者,按照原国家林业部于1990年3月21日批准、199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专业标准》和2003年最新制定的国际橄榄油贸易协会的世界标准来看,橄榄油只能分为初级压榨油、精炼油两种,而果渣油只是从橄榄果的残留物中提取的,其质量和营养价值均达不到一定标准,因此根本不能算做橄榄油的一种。初级压榨的橄榄油又分为特级初榨、优级初榨、普通初榨三个等级,等级越高橄榄油的纯度越高、酸度越低,比如特级初榨酸度一般都会控制在0.8%以下。
另外,李聚桢告诉记者,精炼油实际上是过期的初榨橄榄油进行再次高温加工后的橄榄油,而原来这样的过期油只能用来点灯,在科技发展后才能加工处理。精炼油是可以在国内再加工生产的,精炼油与初榨油的纯度和营养价值相差很远,而且不适宜直接食用,最好是高温加热后食用,比如是炒菜用,或是作为护肤用品甚至是工业用途。
但记者调查发现,国内生产的橄榄油都喜欢写成特级初榨,因为这样价格可以标注得很高,但实际上酸度却不在0.8%以下,甚至一些根本不是初榨橄榄油的精炼油、果渣油也冒充初榨,或是模糊名称后变成纯生油等。对此,李聚桢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因为他经常会去北京地区的超市对橄榄油进行调查,他发现很多橄榄油的名称标注十分含糊,精炼油却叫纯质油或是原生油、纯生油,用名称来误导消费者。
李聚桢还告诉记者,他曾经发现过部分进口橄榄油明明英文标注的是果渣油,而中文标注的却是橄榄油,发现后他通知质检部门,质检部门进行了检查并责令该产品下架。“但几周后我再次去该超市时,依然发现该橄榄油仍在销售。”李聚桢对记者表示了他的无奈。
消费者认知模糊橄榄油品质不能盲目崇拜
在中关村家乐福超市里,记者看到一位灰白发的老太太在选购橄榄油,她告诉记者,她几乎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喝两勺橄榄油。“因为都说这种油对身体好,我都是空腹喝的,吸收好。”她说。当被问到她选择哪类橄榄油时,她告诉记者:“我喝的是‘原生’那种。”在记者与老太太的聊天中,还有几位老人围过来互相说起自己食用橄榄油的品种和经验。
一位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徐女士经常在自家使用橄榄油。她告诉记者,与自己的先生每天从早上煎鸡蛋开始到正餐炒菜都用橄榄油。一瓶800毫升的橄榄油能吃3个月,花费约130元左右。
还有许多爱美的人和以美丽为职业的人在使用橄榄油护肤,一家模特公司的模特告诉记者:“如果你经常抽烟、喝酒还很晚睡觉的话,皮肤就会变得很粗糙。只要夜里洗完澡后在皮肤上涂橄榄油,重点部位再用保鲜膜包上,两三个小时后醒来就能直接出去工作,皮肤看起来特别润特别细乎……”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使用橄榄油之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超市中购买的橄榄油所存在的问题。李聚桢告诉记者,过期初榨橄榄油的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并且味道上也有“哈喇”的感觉。过期的初榨橄榄油过去都是点灯用的,现在都会回收再加工变成精炼油,而精炼油是不适合直接食用的。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实际上食用油并没有太多的营养价值,橄榄油中是含有一些脂肪酸、维生素E,但是食用油是可以没有维生素E的,也没有问题。只要油没有氧化就可以食用。
当记者问到进口油在一次次开罐分装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氧化,这是不是会影响橄榄油的营养价值时,她表示,实际上消费者也不应该盲目地崇拜洋品牌。关于到底是不是原装进口的橄榄油一定比经过分装的好,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进口过来的原油品质到底如何!其实有部分国外进口的产品在当地并非是特别优质的产品,关键在于检验检测程序对油品含量的检测结果,这才最有说服力。
“而且,可能有些写着是特级初榨的橄榄油,在检验时纯度却并不高,酸度指标也没有达到标准。”她说。按照国际标准,特级初榨橄榄油的酸度要小于0.8%,而普通初榨橄榄油则需小于3.3%就可以了。
检测标准混乱质检部门默认行业“潜规则”
李聚桢对记者表示,国内整个橄榄油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一直没有对橄榄油做出明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而1990年林业部制定的国内橄榄油行业标准仅仅是一个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是不能强制执行的,因此给质检、工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测进口橄榄油的质量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给橄榄油行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漏洞。”李聚桢表示。
昨天,记者拨通了北京市质监局质监处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好像进口油在国内分装的情况就应该是标上灌装封瓶时的日期。”这与橄榄油厂商告诉记者的“潜规则”不谋而合,随后在记者追问下,他表示现在说不清楚有没有相关的标准。不过,“如果要追溯原产地的话,在国外这个油可能也有渠道商、生产商,你怎么去追溯确切的生产日期呢”?
记者又致电市质监局的其他部门,一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应该就是在本地加工时的生产日期吧”。后来,记者将电话打到了国家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司,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清楚有对橄榄油生产日期做规定的条文,但他善意地提醒记者如果是选择供货产品,最好选择那些标注国外生产日期的产品更保险。“或者你自己界定一个选择供货品牌的标准。”他说。
记者还在北京市质监局网站上看到了2006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涉及食用植物油的抽检结果报告,在涉及24个植物油产品的《北京市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汇总》中,没有一款是橄榄油。
橄榄油国标在利益背后“难产”
当记者致电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询问橄榄油相关行业状况和企业自律的情况时,综合部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协会还没有对橄榄油行业展开工作,这个产品还很新,她还表示:“我们正在打算近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整个行业利好的消息是国家正在就橄榄油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进行调研。
不过,记者了解到该标准在2005年就开始了调研工作,至今已一年多时间但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据参与制定该规定的相关人士表示,国内橄榄油行业的标注迟迟无法出台的原因就是在于专家和企业的矛盾。国内的橄榄油企业希望能把橄榄油的生产日期定为他们国内灌装的日期,而不是原产品在欧洲的生产时间;另外国内的橄榄油企业还希望把橄榄油的级别进行中国式的划分,模糊精炼油、果渣油的概念。
而国内的专家认为橄榄油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就是2003年最新制定的国际橄榄油贸易协会的标准,因此橄榄油只能分为初榨油、精炼油,而果渣油不能作为橄榄油。
另外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食品的生产日期就应该是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时间,而不是包装灌装时间。
因此,橄榄油行业的国家标准就在这样的矛盾中争议着。而在这样的争议下,国内橄榄油行业在无规则的市场中的某些做法,正在损害着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行业规则混乱企业进口分装注定损失保质期
本报前篇报道曾介绍,生产厂商、渠道商、专家和律师不约而同地提供了内情——到岸和分装要“损失”掉近6个月的保质期,而引进并灌装的厂商则重新按自己装好小瓶的时间来标注生产日期。在更深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损失的6个月保质期还只是个下限。保质期的黑洞更像是个无底洞。
既然海运进口一批油已经用了3个月时间,在国内灌装还要2个月时间,那么为什么厂家不直接原装进口封装入瓶的橄榄油,非要费事地在国内灌装呢?“油虫”告诉记者,市场上真正原装进口的橄榄油很少,是因为橄榄油本身就属较高档的消费,并且一般都用美观的玻璃瓶装。如果要原装进口的话,一是海运时比较易碎;二是其外包装体积大,占运输空间,一个泊位的船运进来的油少了,单位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一批货进来了几百吨橄榄油,但实际上厂商不是把这么多油都直接拉到厂里就装瓶的,还得看市场投放量。”“油虫”告诉记者。见记者没理解这层意思,他举了个例子说:“假如我2月刚进来了100吨油,然后看近期可能在超市和商场需要投放3000瓶的量,也就是有3000瓶的消费需求,然后我就灌装出5000瓶来实际投放到市场上。装完了这5000瓶还剩下好多的油,但我先不分装,等什么时候需要继续投放了,就投放多少灌装多少。”
记者已经注意到,市面上橄榄油的保质期短的18个月,长的24个月。如果一瓶18个月保质期的橄榄油,在损失了6个月运输和灌装时间以外,又过了好几个月才装瓶上市,消费者又过了几个月才在超市里把它买回家。橄榄油每次使用量是普通植物油的1/3,又要过好几个月才能把油吃完。照此推下来,很可能油没吃完就已经是过期的了。
橄榄油中文标识玩“猫腻”
市场上橄榄油种类繁多,最顶级品质、也应该相对较贵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这是我们看中文标识就一目了然的,不过,代理奥利塔丽亚橄榄油品牌的北京和平之叶商贸有限公司客服部赵小姐提醒记者,只有英文标签上写着“extravirgon”字样的才是特级初榨橄榄油。“有些油标中文的时候写的是特级初榨,但实际上只是纯正橄榄油或果渣提取油,懂的人一看英文就知道了。”
此外,现在市面上的橄榄油外文标签上有“POMACE OLIVE OIL”或“OLIO DI SANSADIOLIVA”字样,实际上均是果渣获取油的意思,但其中文名称却冠以“特级橄榄油”或“果渣橄榄油”。
记者调查中也发现,一些橄榄果渣榨取的油还特意夸大了“橄榄油”的字样。而根据国际橄榄油协会所做的“国际橄榄油协定”,任何冠以“橄榄油”的产品必须只能是直接来源于橄榄果的油,而借助溶剂从橄榄果渣里获取的油,则不能冠以“橄榄油”的名称。也就是说,“橄榄油”这个定义不能用在橄榄果渣油身上,换言之,橄榄果渣油并不是橄榄油。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许多橄榄油标签写着明显的“纯正”字样,并加以突出,售价并不比初榨低。而在橄榄油分级标准里,纯正橄榄油也就是英文名称为Pureoliveoil的品种,是指可直接消费的初榨橄榄油与精炼橄榄油的混合物。并不是像其名称所体现出的真的“纯正”意义。
此外,国际标准认可的橄榄油是不应该和任何其他油类混合的,但记者在昨天的调查中发现,在超市里销售的众多橄榄油品牌中,较为醒目的多力牌意大利橄榄油,注明的是“橄榄葵花油”。
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橄榄油叫做原生油,而在“国际橄榄油协定”中,记者也没有看到关于这个品种的描述。
言论
乱于“新” 规于“尺”
一切皆如任何新生事物出现一样,蒙在鼓里的人们欣然享受着平静的新鲜感,而暗里却涌动着混乱的欺诈和牟利。这就是今天的橄榄油市场,人们对这个健康食品的钟爱开始近乎崇拜,而对产品等级分别和产品标识还很陌生。在行业里卖着近百元一小瓶油的商家们,就像在10多年前的股市里一样,在不够规范的行业环境里尽情淘金。我们不能完全期待商家用良心和诚心去做生意,在法制社会里,规范是最能快刀斩乱麻的!
当记者要求检验机构检验一瓶过期橄榄油是不是质量有问题的时候,检验部门的人说:只能提供一些检测指标,无法下结论,因为没有判定标准。在没有一把尺子来丈量一样东西的多少、高低和好坏时,我们怎能辨别这样东西的优劣。尤其是这样东西正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中国。假设出现事故,消费者将陷入被动。
其实橄榄油自有其国际标准,并且详细而严格。我国引进橄榄油也有几年时间了,或许真的是行业混乱的危害性和产品对消费者的误导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才使得生产日期、等级品质随意标注。记者采访中发现,已经有许多消费者正非常广泛地使用橄榄油。这个新生事物已经不算太“新”了,实在不应该让大家再糊涂下去了。所有因为“新”而混乱的事物,都应该尽快因“尺”的出现而规范起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