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房地产俨然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各项议案、提案屡屡出现,其中最受关注和民生牵涉最多的,首推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备工程。
资料图片:中低收入人群的安居渴望与住房保障体系即有缺陷的矛盾需要及时解决。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已算是成绩斐然,我们的安居工程还是难说十全十美。特别是在个别地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缺陷,甚至各有各的暗箱和黑洞,大有沦为“鸡肋”和反面教材的趋势。
这一期的《上证·地产投资》,愿和您一起追问住房保障制度的那些不完善面,一起探讨解决之道。(柯鹏)
经济适用房 怎成富人的资源?
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合理性的讨论,观点对撞从来都是异常激烈。
“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真正降低房价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MBA企业家商会会长李永忠直言不讳。此前,也有专家曾提出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建议。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信息中心副总监陈啸天表示,从房价来看,保障类住房和商品化住房分属两个领域,价格的相互影响力不大。经济适用房制度不在于拉低房价,而在于切实实现住房保障,但是从实际操作而言,这一目标确实远未实现。
业内人士的评价并非无据。人们不会忘了2005年年中,那场关于北京经济适用房变身“豪宅”的大揭底。一边,当2000多位中低收入市民焦急又疲惫地排队等待经济适用房放号时,另一边,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已挂出售价115万的二手房,卖房者还介绍,60万元买来的18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仅装修就花费了30万元。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都很强硬,嫌价格高、质量不好、物业有问题,都可以退房,因为后面有无数人等着买房。”北京一位欲购经济适用房的吴先生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
更令记者疑惑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市民饥渴等待、可谓一房难求的经济适用房市场,购房门槛的设置条件是如此疏松。“我有个朋友能搞到经济适用房号,只要再有个当地的身份证就可以买房了。”一个大型城市的某媒体广告部经理称。十几天之后,他成功借到了一个当地身份证,顺利签约购房。“户口主人是我亲威,只要多给几万元,再签个转让协议就可以了。”而根据记者了解,这位开着自家车的广告经理人月薪应该在万元以上。
没有家庭收入的严格评估、没有对房号发放的严格管理,富人的介入、寻租的滋生就不可避免,当年开着豪华轿车进出经济适用房小区的现象重演也就是必定无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