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一季度加息的预言终于成真。3月18日,一年期及以上存贷款利率同步上调0.27个百分点。但是,在应对来势汹涌的流动性增长、针对经济过热的调控中,此次加息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此次加息不是直接针对流动性,而是由于近来经济增长又出现过热苗头。
然而,以上经济的种种不健康表现,都由流动性过剩决定或与其有关。实际上,从2006年以来的紧缩调控都是围绕着流动性这个主题。年初以来,央行已经通过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央票、重新启用3年期央票等措施,努力对抗迅速增长的流动性,也间接为经济“降温”。加息已经不是调控的起点。
那么,加息对遏制流动性有作用吗?理论上看,答案是肯定的,至少间接作用是存在的。流动性在货币层面上可以看作M2,由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决定。加息不改变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但可以影响银行放贷,即派生货币的速度。如果加息对银行贷款起到抑制作用,则流动性理论上应该减少。
但是,如果考虑到流动性的增量因素,则加息对流动性的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由于顺差屡创新高,目前每月外汇占款增加对基础货币的贡献是2000-4000亿元,去年共增长2.78万亿元。如果再乘以货币乘数(约4.23倍),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还有到期资金等货币增量因素。加息的作用很可能被湮没在几万亿的新增流动性中。央行年内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大。
既然加息对流动性的调控作用有限,那么由流动性推动的货币信贷增长、投资增长、通胀抬高等现象也很难有根本的改观。即使在窗口指导和紧缩信号的作用下,信贷投资短期内可能收敛,但长期看,只要管制一松,反弹的压力就增大。上两次加息效果就是例证。
由此来看,只要顺差这个流动性增长源头不改,央行、银行、企业就会继续在调控与“反”调控的博弈中继续下去。加息不是本轮调控的起点,更不是终点。央行还要充分调动智慧与勇气,继续这场空前的流动性之役。(王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