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个靠捡破烂为生的流浪汉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已落户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的53岁拾荒老人姚义德在自家正在修建的楼房前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悲喜人生。
18年前,姚义德和妻子从河南来到澄迈县福山镇,靠捡破烂和打零工为生,生活捉襟见肘。然而在生活极为窘迫的情况下,姚义德夫妇先后收养了14名女弃婴。“这都是一条条性命啊!我怎么能看着她们被丢下不管呢?”这就是他收养弃婴的全部理由。
2006年1月,姚义德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令他意想不到的关怀蜂拥而来,姚义德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改变。
一年来,有人给他送来米、面、油,有人给他送来穿的盖的,有人给他送来孩子的学习用具,还有人给他送来了彩电、洗衣机、电脑。
一年前,姚义德夫妇和孩子们住在两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连灶台都没有地方放,只能搭在屋前堆满破烂的小院子里。因为没有当地户口,孩子们上学成了他最犯愁的事。澄迈县和福山镇了解到姚义德的情况后,不仅帮助将姚义德夫妇和孩子们的户口落户福山镇,并全部免除了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县镇两级政府还拨出部分资金同时发动社会捐款,为姚义德修建两层楼房。
一年前,记者见到姚义德时,他担心自己捡破烂、打零工赚的钱不够养活那些弃婴。最近,当记者再次见到姚义德时,他的脸上早已云散见晴,笑容始终挂在脸上。现在,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夫妇俩及孩子们的户口、住房都解决了,姚义德又有了新的梦想。他说:“咱还有什么愁的呢?现在只希望女儿们都能好好读书。咱捡破烂的家里也一定要走出大学生!” 文/新华社记者周慧敏(据新华社海口3月18日电)
反响
社会热议老姚义举
老姚的事迹被海南当地媒体报道后,众多海南读者深受感动,当地人称赞说,姚义德,人如其名,有义有德。
姚义德夫妇的义举在网上反响强烈,尤其是河南老乡踊跃跟帖,为河南老姚感到自豪。在河南本地一些网站上,“河南老姚感动海南”的文章长期占据网页首条位置,网民热烈发表评论称:河南人的朴实在海南彰显,这是河南人的本性。大家热情倡议,都学学这对目不识丁的老夫妻。
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在国家财力尚不能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之时,姚义德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显示出精神的富有与人格的伟岸,这对于重建新时代的道德体系,塑造健全的公民人格,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大的启示和示范效应。但我们应懂得,不能总是被动地接受这一感动,而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好心的人们。若能将我们一时的感动转化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转化为使所有好心人得到应有回报的人性化、制度化的贴心关怀,那才是天大的好事。(钟合)
回放
姚义德夫妇来自河南南阳,夫妇俩18年前来到海南一直靠捡破烂、干杂工为生。从1988年开始,姚义德夫妇在18年时间里先后救助了14名弃婴,用爱心抚养了这些被遗弃的生命。
18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夫妇俩为养这些孩子,18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在住进这栋两层楼房前,老姚夫妇每月花300元租住着廉价民房,没有自来水,家里的床和柜、衣物都是从废品堆里捡来的,只有一个摇篮是自己买的。
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岁,最小的也20多岁了,都在海南成家了。
曾夭折过3个“女儿”
1988年6月的一天,老姚夫妇听说镇上有个刚出生的女婴没人要已经被丢在医院两天,老姚抱她回家时,孩子因为没奶吃,饿得小脚乱蹬,脚后跟磨得稀烂。老姚给收养的老大起名叫姚明丽。
自收养老大之后,老姚夫妇三年内又连续收养老二、老三、老四等3名弃婴,但这3名婴儿因为先天不足,相继夭折了。
孩子中数老九的身世最可怜,2003年5月,她被人从太平间里捡出来后,又被派出所民警送到老姚家。明丽对这个小妹妹非常喜爱,给她取名叫明雨。
此后,老姚又收养了老十,几个月后把她交给一名可靠的老乡养育。
姚义德说:“见死不救是一场大罪,自己少吃一点,多苦一点,救一条生命,该多值呀!不过有些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据新华社)
图一:姚义德同3岁小女儿明雨在一起,明雨是姚义德夫妇于2003年5月收养的。
图二:1991年收养的明香在上学前和姚义德道别。
图三:姚义德夫妇带着女儿明雨在看他们收养的孩子的照片。
图四:姚义德在工地打工挣钱。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