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福将“艾欣”十年寄来的汇款单都复印成册,寻找恩人。
今年春节,57岁的残疾人张金福一家又收到了署名为“艾欣”的好心人的汇款。捧着1000元的汇款,张金福和残疾妻子不禁再次流下感动的热泪。“整整10年了,我们收到了‘艾欣’汇来的汇款单整整40张,金额达到17500多元。这份持久的爱心,使我们一家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我们太感谢这位好心人了,也特别想能有一天找到这位‘艾欣’。”昨天,张金福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张金福曾拖着病残身躯不断地寻找,希望能送去他一家三口对“艾欣”的最真诚的祝福。但是,好心人“艾欣”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艾欣”匿名送爱心坚持十年
河北区王串场六号路瑞金楼一间一楼居室,就是受到“艾欣”资助的张金福的家。一床、一柜、一桌是这个家庭的主要家当。张金福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他的爱人杨淑珍则因先天性双胯脱位、股骨头坏死行走不便,声带变形更使她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女儿先天承袭了父母的疾病,虽高中毕业,但21岁了仍没有正式工作。
张金福曾在原河北区修配公司玻璃店工作20年,下岗已经10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家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三口一个月只有80多元的生活费。回忆起那段日子,张金福很是感慨。可是,他的境遇,在1996年12月份的一天终于改变了。当时,河北区领导同志带领有关部门干部上门来慰问。半个月后,他就突然收到了一张汇款单。这一幕,使老张全家终生难忘。张金福回忆说,他从邮局投递员手上接过汇款单一看,是100元。上面没写汇款人的地址,只有一个“艾欣”的落款,当时他心里很纳闷,活这么大也没有人给他汇过款,汇款化名叫艾欣。这怎么办呢?邮局工作人员说给你汇来,先用着吧,肯定是好心人在帮你。他从邮局取汇款时,还跟营业员谈了半天。那时候他家生活确实很困难,这“艾欣”的汇款是雪里送炭,1997年元旦,他家过得很温馨。
这是“艾欣”对他的第一次资助。没想到春节又汇来一张,老张从心眼里感激这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突如其来的汇款让这一家三口又过了个好年。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汇款单接二连三地寄来。从那时起,张金福一家每到过年过节和残疾日,都能收到汇款,署名都是“艾欣”。一直到今年春节,“艾欣”的专项资助已连续10年,每张汇款单的复印件都被老张珍存着。这些“救命钱”不知帮助张金福一家度过了多少难关。张金福说:“不管多会儿,一提这事,我心里特别感谢,要没有艾欣这些年的资助,我恐怕也没有今天。”张金福说,这一笔一笔汇来的不是钱,是一颗颗真诚的心。“如果我找不到‘艾欣’,那么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也要告诉我爱人、我的孩子,一定要留着,保存它一辈子!”
受助人苦苦寻找“艾欣”
面对接连不断的汇款单,老张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心找到这位好心人,当面表达全家积蓄已久的感激之情。他来到汇款单上的汇款地点——河北区王串场邮局,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点线索。邮局工作人员回答说,“汇款人要求一不留真实姓名、二不留地址,如果钱没有人领也不用退回,直接上缴国库就行了。”在老张的一再坚持下,王串场邮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印象中汇款人“艾欣”的情况进行了仔细回忆:有时候是一个男的来,有时候一个女同志来,有时候是一男一女来,那个男的30多岁吧,那个女的在1.6米左右。两个人配合很默契。每次来,都是先要汇款单,然后填写,写完后就寄,寄完了一声不吭就走。有时候问起,他们就只是笑笑而已。有一天,艾欣又来了,邮局工作人员发现这是个女同志,年龄应该在40多岁。大家跟汇款人说,老张几次来到邮局,您能不能把您的姓名留下。“艾欣”笑着说,这是一个大伙儿的约定,你们就别问了。说完,她的脚步加快,很快就消失在人群当中。通过邮局找不到,老张就向自己单位的工会主席汇报了这件事,希望单位能帮着找找。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这个事的起因就是1996年底河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同志到张金福等特困职工家慰问后。大家考虑是不是当时一起慰问的河北区机关的同志干的好事。很可能是机关干部以支部或者党小组的名义发动的一次献爱心活动,也可能是特别党费。这让张金福茅塞顿开。他觉得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这个不幸的残疾人,心里暖暖的。
后来,张金福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爱人病退的退休金,现在全家一个月的收入有900多元。张金福说:“首先从生活条件上,比过去强多了,而且从精神上,又有了生活的勇气了。后面有个‘艾欣’在支撑着我,默默支持我们,我们是幸福的。以前我想找‘艾欣’,是想当面谢谢他,后来我找‘艾欣’,是想告诉他千万千万别再给我汇款了,现在生活过得去了,我真心希望,艾欣要再寄钱,就寄给比我更困难的家庭吧。”尽管张金福家中生活特别困难,可他是个要强的人,他睡不着觉啊。他说他受人暗中无私资助这么多年,却没有机会感谢,实在说不过去。他又到河北区委、区政府,到河北区总工会,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艾欣”,也一直在请大家伙儿帮他寻找。后来,据邮局工作人员说,艾欣可能觉察到了,每次汇款都特别早,一开门就来,或者5点钟关门前的时候来。张金福为此赶上逢年过节前,不分早晚地堵了5次,但每次都没能见到。邮局工作人员劝他,艾欣肯定认识你,你在这儿,人家不会来汇款的。这样,“艾欣”的身份,他始终无法得到确认。昨天,张金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总在设想遇到“艾欣”的情景,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向她磕上三个响头。可是,谁又能帮他了这个心愿呢?
爱心因传递显得更美丽
记者对此专门采访了张金福所在的单位。单位的职工都知道“艾欣”的事情,并且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单位也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向艾欣学习,献爱心。单位党支部每年对困难群体开展两次捐助活动。艾欣虽然没有找到,但艾欣的精神却感召着每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张金福的女儿张晓媛曾是天津市渤海职业中专高中班的学生,她的行动不便。老师和同学们对她一直非常照顾,每天班里的同学都要轮流搀扶她上下楼。学校也设法给她减免学费,而且免收她的服装费等费用。她的学习一天也没有耽误。艾欣和老张一家的故事不仅在王串场地区、在海河北岸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好心人也像“艾欣”一样,默默地帮助着张金福一家。他们当中有干部、工人、解放军战士、教师和学生。打开张金福的爱心记录本:天津司法警官学校学生定期来捐款,城市建设管理学校的学生也来帮忙,天津求真高级中学师生也来捐款。张金福说,有一次,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叩开他家的门,送来一大包新买的生活用品,她说与孩子一起学习“艾欣”无私的爱心。2003年夏日的一天,一个小男孩进到张金福家,放了一张卡就跑了。刚开始,张金福没在意,以为是院里的孩子来玩,等看清是一张超市的购物卡时,他冲了出去。前后也就五分钟,可小孩已经找不到了。这又成了张金福心头的遗憾。
在王串场邮局,记者见到了这里开具的汇款凭单。其中,有不少汇款收据上,张金福从收款人变成了汇款人。原来,张金福在“艾欣”的资助和感染下,萌发了帮助别人的想法,让需要帮助的人也像他一样感到人世间的真爱。张金福联系到了天津儿童福利院,资助了一名患轻微脑瘫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小津鹏”。从2003年3月份开始,他每月给这个可怜的孩子汇去50元钱。为了省下钱,有着30年“烟龄”的张金福,硬是戒了烟。不知父母身在何处的“小津鹏”,因有了张金福的挂念,快乐的笑容多了起来。过年时,张金福去儿童福利院,看望“小津鹏”并送去过年礼物。他还常把“小津鹏”接到家里住两天,让他体会家的温暖,先后接来过10多次。4年来一家人资助“小津鹏”从未落空过,还计划今年正月十五接“小津鹏”来家里过元宵节。
如今,张金福暂时放弃了寻找“艾欣”的打算,而是把精力放在积极生活、不断力所能及地关爱别人上。他特别在意处理好邻里关系,对人谦让,事事知足。张金福说,“我们一家的生活因‘艾欣’有了改善,我也希望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事,就算是将‘艾欣’的爱传递下去。”
原来,艾欣曾经给张金福写过一封信。信中说,“艾欣本来就不是一个具体人名,她是我们对真诚的呼唤,所以请您不要再寻找艾欣了。无论谁有困难,一定会有更多的‘艾欣’来帮助。愿全社会的爱心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艾欣希望通过这个名字传递真诚的爱意,素有古道热肠的纯朴天津人,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朴素的不求回报的爱心。从这一点上来说,“艾欣”其实早已经被找到——她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处于上升期的津城茫茫人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