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欢
早上八点,一辆墨绿色的残疾车准时停在了崇文区金鱼池中区社区的老舍巷口。一个戴着社区治安志愿者红袖章的男人艰难地从车上下来,步履蹒跚地在巷口来回巡逻。这一走就是一上午,只有实在站不住时,他才从那辆残疾车上拿下来个小板凳,坐上三两分钟。
这名残疾人叫刘建国,他天生双脚中度残疾,行走非常不便,但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他便会主动到居委会领取红袖章,在小区内义务巡逻。“治安问题是大事,我一定要站好这班岗,尽我所能回报社会!”刘建国动情地说,“感谢那些给我全家带来关爱的社区贴心人,我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刘建国的妻子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人全靠低保维持生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残疾特困家庭里,平时一家人互相都照顾不过来,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把这份正常人都不容易做到的志愿者工作坚持下来了呢?
为了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前不久,金鱼池中区社区促成辖区内第十一中学的学生与五名特困残疾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书,刘建国一家是其中的一户。说是帮扶,其实就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残疾特困户家中帮着买买菜、擦擦玻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谈起结对子的事情,刘建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打那以后,刘建国家的家务有人干了,孩子的功课有人辅导了,家里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居民们的帮助让刘建国感动不已,他琢磨着要为社区做点什么,于是就主动找到社区居委会,成了一名社区治安志愿者。
近两年中,金鱼池中区社区已为居住在社区内的近70余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生活有困难、符合低保要求的居民及时按规定办理了手续。除了平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外,逢年过节必逐门入户走访。而这些残疾人、低保户也从社区干部手中接过了这支爱心接力棒,纷纷参与到社区值班、日常巡逻工作中,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作用。
社区居民邱锦生过去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后来企业改组下了岗。“下岗后那段日子,我对自己几乎失去了信心。”邱锦生说,“直到2005年4月,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电脑知识,我的生活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由于邱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努力,很快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社区干部将她推荐到崇文区统计局。经过考核,邱锦生最终被录用从事电脑录入工作。不久前,邱锦生还和丈夫、儿子一起参加了数字家庭大赛,并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生活改善后的邱锦生并不满足于一个人的进步,她深知下岗职工的不易,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社区里其他下岗职工学习电脑知识。
像邱锦生这样在社区帮助下重新上岗的,在金鱼池中区社区还有300多人。
实现再就业,关键靠培训,教会下岗失业人员自己“制造饭碗”。金鱼池中区社区针对下岗女工开办了“巧娘工作室”,由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师,教她们以编织为主的手工艺品技能。
要是能让这门手艺给下岗职工增加一些收入就更好了。想到这里,社区干部和居民又兴奋起来了,他们纷纷聚在一起出谋划策。目前,社区正在联系一些周边的旅游景点,准备定期向这些景点输送工艺品。
在金鱼池中区社区里,每一位居民都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也关爱着别人。金鱼池中区社区居委会主任宋莉筠说:“和谐社区要充满爱心,我们要让爱心接力棒在社区居民中永不停息地传递。”RJ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