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当北方寒冬的夜色渐渐撒满大地,银白色的雪野沉浸在静谧之中,按约定,笔者携妻儿驱车赶往坐落于牡丹江市区东北角的铁岭河镇青梅村。小村依山而建,农舍错落有致。远远看去,村落上空升起的缕缕炊烟已把村子包裹起来,小村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次日是家祭的第一日,也称正日。天刚刚亮,全户族人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节日的盛装,开始一天的祭祀活动。按照满族文化延续的习俗,这一天是祭神。首先,由在众多族人中选中的几位“查玛爷”将设在正室西墙木架上的神龛(又称佛爷板),用黄锦缎或黄布垂幔,在西炕上置供桌,摆于桌面有自制的粘糕、米酒及香龛碗等祭祀用品,木制的长条形香龛碗内燃起夏季采集后研成的年息香(又称“达子香末”),择时,再由称作“穆昆达”的主祭者,主持按顺序排列的祭祀仪式。“穆昆达”一角,一般由全户族人中年龄及威望较高,且通晓满族习俗的长辈担任。首日的祭祀仪式内容大致是清晨牵猪、杀猪祭神、主祭者在供奉的神龛前念祭语、上香设供、摆件子、“大查玛”率众查玛朗满语祭词、跳腰铃舞等内容。
青梅村赵家的第二天祭祀活动,还有一项即“背灯”。是夜,夜深人静,全族人聚在祭堂,不许点灯,不放言语,族人跪拜。“背灯”中由“大查玛”念祭语,打手鼓和“叉器”(3块竹板制成的器具),大约30分钟后,“背灯”祭完成。此祭祀是祭奠“万历妈妈”,即李夫人舍身救罕王(努尔哈赤)。此祭中,戴狗皮帽子的人、拿皮鞭的人、孕妇、外族人等不得进入祭堂,以图干干净净,诚诚恳恳敬神。
第3天的仪式称为“换索”。祭祀时要在院内插柳树枝。并把“祖宗匣”里的“子孙绳”(按本家历代人口拴彩线的架子上,另一头拴在院内的柳枝上,意在希望本家族像生命力旺盛的柳树一样枝繁叶茂。在对祖宗板烧香磕头后,把家里儿童项上和腕上带的旧“索”(用五色线拧成的细绳圈,也称“锁”)摘下,再把挂在柳枝上的新“索”为其带上,以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进行这项仪式时,也有以“佛朵妈妈”(主管生育的女神)为主要祭祀对象。这天,人们争抢吃用小米和猪肉丁熬制成的“小肉饭”,食时不语,不许在桌前坐着吃,全族人均在祭堂中站立而食。据说,这一仪式是纪念先祖们野外征战的卓越功勋。
祭祀最后,是全族人按辈分率子女在神龛前向老佛爷集体跪拜,乞求保佑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事业有成。此次青梅村赵氏全户祭祀活动,系私祭。即由赵铭君、赵铭臣、赵铭会、赵铭金4兄弟出资,召集全族人共祭。此外,祭祀还有公祭,即在全族人中按户征收资金,用来举行祭祀活动。无论公祭,还是私祭,一般在3至5年举行一次。祭祀中族人可观“谱”,新增人口续上家谱。这次祭祀,就有两位同族同姓的外埠人,千里迢迢赶来观“谱”寻根。(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