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峰通讯员曾唯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下沙平安巡防大队的执勤人员巡逻至文教路时,发现有一个身着厂服的人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细看发现,这人有雨衣不穿,却把雨衣盖在车后架上。有蹊跷!队员凭着职业经验马上上前盘问,掀起雨衣一看,发现车上放着两大圈铜皮。
以上情节是下沙地区防控结合、构建综合治理网络的一个场景。
强化一线平台,保一方平安,开发区创新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为新区营造良好创业、生活环境探索出了新路子。
治安防控三级联动
开发区内高校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与此同时,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也随之产生,这既是一个“加速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原有的社会治安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创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为确保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开发区以健全基层综治组织,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为着力点,精心打造三个“110”,织就防控网络。
按照“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的要求,辖区街道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投入开发区“校园110”、“企业110”、“社区110”建设,由各部门共同织就集“打防控”一体化的“天网工程”。辖区下沙、白杨两街道建立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社区、辖区高校全部建立综治工作站,大企业建立综治工作室。实行24小时网络化巡逻制度,社区与社区、社区与街道、社区、街道及派出所三级联勤联动,实现由单防到联防的调整和转变。
流动人口管理也走向了信息化、动态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针对辖区流动人口聚集的特点,通过组建社区警务网络,及时推行出租房屋“四式”管理(即管理的客栈式、人员登记的计件式、人员掌控的动态式、队伍管理的网络式),使外来人口登记率稳步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切合下沙实际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
拆违“三早一减少”
拆违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块“硬骨头”。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下沙地区拆违工作压力增大。下沙街道利用“社区110”联动网络化工作机制,并结合街道平安巡防大队和社区平安巡防中队的巡逻,对违法建筑进行日常的密查、巡查、督查工作,以力求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另外,对于群众举报的和上级有关部门移交的违法建筑,实行“坚决拆、严格管、重点整”。
位于湾南社区的某农场违法搭建养猪窝棚,环境面貌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群众怨声载道、反应强烈。为此,下沙街道把它作为拆违的攻坚战。平安巡防大队累计出动200余人次,开发区拆违办、区国土分局、行政执法大队、公安分局等执法部门联手,排除干扰,对30多处临时养猪棚进行了全面拆除,将37891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部拆除,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居民群众拍手称快。
同时,开发区的拆违工作更加注重人性化、规范化操作。春节刚过,大量民工、菜农返城潮到来,白杨街道及时行动,在开发区23号路东侧,16号大街20号大街之间区块的棚户区组织较大规模的拆违行动,形成新年度拆违、控违的高压态势,震慑违法搭建行为。针对棚户区里居住的弱势群体,街道多次实地调查排摸,事先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在前期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人性化预案。拆违工作人员给有关住户发出了拆违通知书,并多次上门劝说,讲道理明是非,动员他们主动搬离和拆除。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一举拆除了19处共计636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拆违行动大大改善了新区的市容市貌,提升了街道的整体形象。今年,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拆违力度,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扩大群众监督面,在拆除违法建筑上做到“三早一减少”,即早预防、早查处、早拆除,减少因违法建筑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为新城发展打造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