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死”现象
降价带来药品失踪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实习生 于林
3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第22次药品降价正式执行。此前该部门发出通知,对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这是该部门近年来出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中成药价格调整方案,共涉及1000多个具体剂型规格品。除廉价药品价格维持不动外,其他约70%的剂型规格品价格均被下调,平均降价幅度15%,最大降价幅度达81%。
细心的业界人士发现,在国家发改委第21次降低药品价格,也就是2007年1月23日下调部分心脑血管药品价格的通知中用了这样的字句:“对临床急需、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品不再降价,以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对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的品种,适当提高价格。”
这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与以往药品降价通知表述不同的通知,国家发改委似乎要传递这样一层信息:为避免以往一些常用药降价后会在医疗机构“消失”的状况,价格监管部门将会有所动作。
药品降价的消息披露后,消费者其实并不叫好。一些读者在网上留言说,价格是降了,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过不了几天,被降价的药就会失踪。同时,一批仅仅是换了包装规格或是改了个名字的新药就会取而代之出现,当然,这些新药的价格会比老药贵得多。
还有读者说,根据自己的经历,即便药价降下来了,但不管是去医院看病,还是去药店买药,大夫或药店的药剂师开出或推荐使用的药都不会是降价药,有可能是换了包装、新瓶装旧酒,但价格已经昂贵不少的新药。还有的药店,即便还有降价药,也会说缺货。
其实,不仅老百姓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些医学界专家此时也会有些看不太懂。
钟南山院士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就曾多次讲道,他在医院例行查房时常常听不懂大夫究竟给病人开的是什么药,好多药名他连听都没听过,他只好问大夫,这味药的基本成分是什么,从药的成分他才判断出,那些有着稀奇古怪名字的药,其实就是原来他常用的××药。
最近,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药店,发现在过去一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几道药品降价令后,一些药确实没了踪影。
2006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在这份通知里,250毫克、12片装的青霉素的最高限价为5.4元,在记者所走访的北京4家医院都表示没有货,同时还有两家医院表示,由于青霉素是处方药,卖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干脆就不卖了。事实上,这些药店都有专门的处方药专柜。
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限价的通知里还规定了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药品价格。而这些药基本上已在药店绝迹。药店的药剂师解释说,四环素、土霉素是早已被国家要求停止生产的药了。
可如果是国家已经要求停止生产的药,为什么价格监管部门还出台该药的最高限价?
几家药店的药剂师都反映,庆大霉素这种用了几十年,老百姓也比较熟悉的药缺货缺得厉害。另外,还有头孢拉定在降价后,药店就一直从药厂进不到货,原来24片装的头孢拉定卖22.5元一盒,现在卖13元左右,价格是下来了,但却进不到货,患者只能改用其他药。
2006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华蟾素注射液等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华蟾素注射液这种抗肿瘤的药5毫升一支的最高限价为27.4元,但在记者走访的4家药店里均没有销售。
另外,同在这份降价通知里的平消胶囊也在一些药店消失了,而据介绍,平消胶囊过去一直是抗肿瘤药中的常用药。
业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近年来,由于多次降价,企业放弃生产部分药品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而事实上,国家价格主管部门也已经注意到这一动向,有消息说,解决因降价政策导致的医院药物断货,将成为药品价格主管部门此后的工作重点。还有消息说,国家发改委正在请一些行业协会对价格下调引发的药品失踪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企业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