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药价虚高只靠降价行不通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药品降价政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对象之一。李连达委员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降价名义上是为了解决药价虚高,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实际上老百姓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好处,也没有让遵循市场法则的企业成为受益者,只是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眼尖的委员都发现,我国药品市场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逆淘汰,即质优价廉的药品在流通领域不断地被淘汰,价格虚高、质量无法保障的药品却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同样的厂家、同样的药品,低价格的时候销售不畅渐渐退出市场,而换一个包装就可以按新药定价,价格会高出原药价格的数倍。
韩忠朝委员据此指出,在这种机制下,那些被国家明令降低价格的药品,出路只有一条——消失。事实也正是如此。浙江杭州天天好大药房曝出消息说,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70%已无人生产。在其经营的药品中,有3000多种因为降价而不见踪影,连阿莫西林等常用抗菌素药都进不到货。
分析其中的原因,委员们直陈,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以药养医的制度,以及新药审批泛滥,是形成行政降价死胡同的根源。据全国人大代表许戈良了解,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有6~9个,而国外一般是2~3个。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加价200%~500%。卖药的人比吃药的人多,患者挨宰,药厂获利有限,大部分利益被流通商攫取。
与此相应,国家药监局在过去几年中疯狂批准新药,甚至在一年中能让万余种“新”药高价流入市场。有消息称,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许多药品报批公司或机构,他们聘请有关官员和专家为顾问,按月或按项目发放“薪金”。通过这些公司或机构申请一个新药批文,如同变魔术一样将至少5年的正常速度缩短到一个星期至几个月。
针对这种情况,韩忠朝建议,应建立、完善药品定价审定和招标采购的听证会制度,让各种形式的医保和广大患者都参与到听证过程中来。同时,要尽快出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列入基本药物名录的药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以保证老百姓的就医之需。
不过,基本药物制度本身也面临诸多挑战。全国政协委员肖建章表示,基本药物制度既要体现社会义务,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如何让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销售既能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又能让患者从中受益,是基本药物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有相关消息称,2007年2月17日,国家药监局披露,我国已确定内地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药品品种,10家大型制药企业被指定生产32种基本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