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中的国家体育馆 |
明星助阵将让这些可爱的奥运特许商品销售更具人气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9层“夹心”降噪国家体育馆
“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场馆巡礼之国家体育馆
赛后将用做文艺演出场所,因此严格控制噪声
9层“夹心”降噪国家体育馆
2008年夏天,当您来到国家体育馆观看体操、蹦床、手球和轮椅篮球的比赛时,每一位观众都能通过座位下的通风道呼吸到清新自然的凉风。
国家体育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与在建的鸟巢和水立方是“邻居”。目前,国家体育馆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
国家体育馆工程项目主要由体育馆主体建筑和一个与之紧密相连的热身馆以及相应的室外环境组成。总占地面积6.87公顷,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8万人。奥运会后,作为北京市一流体育设施,国家体育馆将成为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市民活动中心。
消纳首钢8万吨废钢渣
国家体育馆的建设共消纳了首钢8万吨固体工业废物——钢渣。由于国家体育馆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加上场馆采用了凹式设计,为了抵抗地下水给场馆带来的浮力,国家体育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钢渣配重法,回填的8万吨钢渣是首钢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以增加分量。钢渣配重法在解决建筑物抗浮问题的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我们进行简单的估算就可以看出国家体育馆工程对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按一辆卡车运载6-8吨计算,国家体育馆消纳的8万吨废钢渣,至少能够装满一万辆卡车。
9层“夹心”给场馆降噪
国家体育馆的建设者介绍说,考虑到在赛后将作为高档文艺演出场所,举办各类音乐会和声乐演出,因此对噪声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国家体育馆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厚度达25厘米,共9层多功能金属复合材料“夹心”屋面,解决了大多数体育建筑普遍存在的屋面雨点噪声问题。试验证明,在模拟大雨时,体育馆内根本听不到雨水击打屋面的声音。
首都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
1.8万个座位和2000个临时座席的超大容量,让国家体育馆成为首都座席最多的室内运动馆。奥运会结束,国家体育馆成为首都市民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同时,组织国内外专业体育赛事和商业性大型体育、文艺表演活动,将成为该馆的主导功能。
此外,国家体育馆还拥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开办运动俱乐部、旅游参观、设施出租、展览展示、全民健身等辅助功能。
信报记者翟烜/文
摄影信报记者刘志坚
奥运·新闻
明星签售助阵倒计时500天
信报讯 (记者黄宇)3月27日即将迎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北京奥组委将同步推出11款“倒计时”商品,包括各种形式的徽章、纪念章和贵金属制品三个类别。
据悉,中体明星奥运助威团的文体明星将在全国7个城市参加明星签售活动,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加油鼓劲。其中,蔡明、杨凌将于本周六下午出现在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西单民族大世界店。
据介绍,此次发行的倒计时500天系列特许商品的发行量均少于1万件,其中几款商品的发行量仅为2008套。倒计时500天主题的特许商品将于3月24日开始上市销售,北京奥组委指定了100多家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来发售这些限量版的产品,具体产品信息和销售渠道可登录奥组委网站或搜狐奥运特许商品专题查询。
奥组委签约皮具供应商
信报讯 (记者黄宇)昨天下午,北京奥组委和奥康集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宣布奥康集团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皮具产品独家供应商。
根据两项赞助协议,奥康集团将为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中国残奥委会以及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资金和皮具产品支持。
奥运会媒体指南开始寄发
信报讯 (记者黄宇)昨天,记者从北京奥组委获悉,针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注册媒体机构的媒体指南套装已开始通过各国家/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向各国家/地区注册媒体机构寄发。
根据国际奥委会(IOC)的要求,北京奥组委在该媒体指南套装中为各国家/地区注册媒体机构提供了如下五种指南或文件:《媒体按数量注册指南》、《媒体住宿指南》、《媒体收费卡指南》、《媒体货运指南》以及《媒体运行信息?穴第二期?雪》。
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责部门,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将向各国家/地区注册媒体机构寄发总计3000多套媒体指南套装,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工作的筹备情况,协助他们筹备奥运会的报道计划工作。目前,媒体运行部已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奥委会邮递了这套指南,各国家/地区奥委会正在根据国际奥委会分配的注册媒体名额将指南分发给其国家/地区内的注册媒体机构。
北京奥组委新闻运行官、媒体运行部部长孙维佳表示,媒体指南套装的发放标志着为注册媒体报道北京奥运会而规划和提供的各项媒体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也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筹备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京奥组委将不遗余力地协助注册媒体机构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出色的报道。”
日评一善
欲速则不达
昨天,我遇到了一个场景让“添堵”这个词一下就蹦到了我的脑子里。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丁”字路口,三个方向的车十分“紧凑”地堵在了一起。我乘坐的公交车司机有意识地在避让对面的来车,想在错车之后通过路口。然而对面的来车还没有完全通过,旁边就有一辆超长的工程水泥搅拌车横着杀了过来,那架势真可以用“步步紧贴”来形容。结果,公交车被堵得严严实实没办法给对面的来车腾地方,对面的车只能等待,而那辆很有“眼力见”的搅拌车也跟牙签似的插在路口动弹不得。这样一来,原本就不怎么畅通的道路就更是水泄不通了。
有个成语说:“欲速则不达”,这个话用在这里真是很合适,估计那个搅拌车司机是想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路口,因此很怕别的车辆会插在他前面挡了他的路或者是耽误了他的宝贵时间。可是,他的这种做法丝毫没有给他带来理想的速度,只是给“堵处”添堵了。搅拌车自己上不去下不来,同时前后左右的车辆都因为他的冲动吃了瓜落儿。
在很多国家,司机们都有这样一种默契,在遇见并线或者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时,双方的车辆采用交替通行的原则,这边过一辆,那边再过一辆,这种秩序性大大减少了因抢时间、抢道路而造成的拥堵。如果道路上行驶的司机都能少斗点气儿,多添点谦让和宽容,那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拥堵情况将有所降低,至少人们心里的堵能减少点儿。
张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