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和影视相比,话剧肯定是萧条的。”查明哲谈起话剧的现状不免有些感伤,“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话剧被称为小众艺术,我曾经深深地寒心过。曾经那么繁荣的话剧,哪里就小众了呢?但是近况确实不太好,受众远远不及影视观众。
有人认为邀请大牌明星来演话剧是话剧复兴的一个办法,陈佩斯的《托儿》、葛优的《西望长安》大获成功便是最好的例子。查明哲表示:“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他认为,大牌明星的加盟无疑有招徕观众走进剧场的吸引力,但这不是争取话剧观众的真正途径。“人们做明星剧时,普遍对经济、名利效应的考虑比较多。我不反对在话剧舞台上出现影视明星,但明星不应在争取话剧市场效益方面成为决定性因素。难道哪天舞台上没了明星,话剧自己就不活了?”
既然明星不是复兴话剧的办法,那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拿出更多、更好、更精彩的作品,让观众重新焕发对话剧的兴趣。”查明哲还认为,对长期坚守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员,应该在利益和政策上有所倾斜。“干话剧是艰苦的事情,国家话剧院有近260个演员,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国家话剧院演员的身影。拍影视剧更容易名利双收,那些长期坚守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员非常不容易。”南京日报记者 邢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