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无一款“成都造”动漫形象,通过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广东走向世界,但记者昨天却从广州市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的年会上获悉,当地2000多家玩具企业今年下决心与成都动漫业深入接触,准备采用“成都造”动漫形象,开发各类产品,其中就包括大熊猫的动漫形象。
玩具商看好巴布熊猫
据了解,成都曾开发的大熊猫动漫形象至少在两位数,而此次在广州市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年会上亮相的,正是成都首款大熊猫主题三维动画片《巴布熊猫》的5位熊猫主角。这个被设置成会功夫的熊猫家族以投资5000万元打造而闻名,目前已在中央电视台完成了初期播放。随着其形象深入人心,甚至在QQ表情上也可以找到它们的个性化形象。
这种人气,正是玩具业的商家们所乐于看到的。此次,一些重量级的广东玩具加工和销售企业开始探讨,如何以授权生产的方式加入到“巴布熊猫家族”的玩具淘金生意中。这将使“成都造”动漫形象第一次在中国玩具业腹地取得突破。另据透露,巴布熊猫今年还将到日本、东南亚、以色列、美国等海外市场展示身手。
动漫赢利重在衍生品
在国际上,动漫作品盈利的方式分为三种:播出、图书音像出版以及相关产品授权。但成都火车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营运总监谭禹炼表示,目前在播出环节上,动漫开发商很难从电视台付费和政府补贴中拿回开发成本,而图书音像出版由于正版化市场的进度,靠此从国内市场盈利也很难。因此,可行的思路是以动画片的播放带热卡通形象,再在各种行业中进行形象授权,通过开发衍生品收回大头。
据悉,美日等动漫制作强国已有一套完全成熟的衍生产品商业运作模式。如迪士尼动画片在推向银幕前的几天,就有玩具产品在市场销售,衍生玩具产品的销售反过来促进动画片的创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国内形象授权开发的尴尬,在于深入人心的自主动漫形象屈指可数。这么多年,仅湖南开发的蓝猫系列动画片最成功,形成了覆盖玩具、饮料、服饰和日用品等行业4000多个品种的商品群,全国蓝猫专卖店达2000多家。
据透露,大型动画片的制作需要至少2年时间,而开发成玩具等衍生品的周期需要3-6个月。记者获悉,火车头文化、精锐动画、蓝谷数码等多家成都动漫企业,目前都在酝酿一系列的衍生品开发计划。可以预见,在玩具、手机游戏、装饰日用品、平面出版物等各类平台上,“成都造”动漫形象今年将与更多粉丝见面。记者罗曙驰广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