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的老伴儿手绘的插图。
清明时节,人们都会以各种形式缅怀故去的亲人。60岁的王奶奶则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自己已故的亲人。她将自己关于上下五辈人的“记忆”写成书,自费印刷装订成册,除了讲述记忆中父母以及祖父母的故事,她还将整个家庭从原来到现在的种种变迁用文字、照片以及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表述,可谓建立了一本丰富多彩的“家庭档案”。
《我的父亲母亲》只藏不卖
书的封面上是素雅的小船流水的风景画,为了悼念父母亲,王奶奶将书名定为《我的父亲母亲》,虽是非专业,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一点也不马虎,精装的封皮、铜版纸的质地、套色的印刷、精美的制作和朴实的文字体现了王奶奶的细致。
和其他书籍相同的是,序言、目录、正文、后记全部都有板有眼;不同之处则是,由于这本书只限于家庭内部珍藏,并不公开发行,因此上面也没有标注出版书号、发行量以及价格。
旧照美文还原美好记忆
翻开书,一篇篇文字旁边点缀以照片,前面二十几页,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跃入眼帘,越往后面翻看,老照片愈发少了,单调的黑白照片也转为颜色亮丽的彩色照片,这里面,从王奶奶的父辈的生活,到现在儿孙们的生活形态历历在目,整个家庭中几十年来的变化也很明显,仿佛这里面存了这个家庭的全部记忆。
王奶奶兄弟姐妹共五人,说起自己写家庭传记的想法,王奶奶说,其实这也是传承于母亲。她说,母亲习惯记录生活点滴,关于母亲自己成长经历的册子就有六七本,对于王奶奶和兄弟姐妹们的成长,在母亲的日记中也都留下了资料,作为子女,她非常感激母亲给她这一代留下来的这一切。
儿时的记忆,除了摘抄母亲的日记,父亲的孝顺也给王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怀念父亲的文章中,王奶奶写道:“我从记事起常常看见父亲下班回来协助母亲为我祖母换尿布、晾晒被褥,也依稀记得父亲是为了自己的母亲,辞去在外的差事,直到祖母去世。”王奶奶说,父亲以身作则教给了她许多,希望这些看似普通的点滴小事也能感染后辈们。
在《故里荷香》一篇中,王奶奶将对故乡的记忆描写为:“芳草幽幽,树木繁茂,流水绕堤,我的父母与故旧亲朋时常往来”、“红莲、白藕、青荷叶”……记者发现,有的文章并没有配以照片,而是用绘制的图片来代替。王奶奶说,自己对老房子很有感情,可惜祖屋现在已经夷为平地,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为了让后代了解祖辈以前住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凭着记忆,通过王奶奶口述,老伴儿将房子的样貌画了出来。
家庭传记传承做人道理
从整理资料到撰稿,直至出版差不多耗时一年,从2006年3月起,王奶奶开始整理出书的资料,里面的大量文章并没有用太长的时间就撰写完了。王奶奶说,这些东西都是装在脑子里的,毕竟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写起来得心应手,加上以前做教师工作,相对也有一些写作基础,没感觉出这本书太过吃力。
整本书共129页,配了69幅老伴儿画的插图、190多张照片,引用家书十来封,儿子曾写过的作文片段和奖状也被收录进去,其中还记录了王奶奶家的5次搬迁、儿孙的成长经历等内容。
王奶奶说,因为只是记录自己家庭故事的书,她并没有大批量印刷,这本书只印刷了20本,清明前夕,印出来的书就分发给一些亲戚朋友了,亲朋好友们看了后大都很感动,大家觉得传承家庭传记不是一辈人的事,需要子孙们继续写下去。
王奶奶说:“现在我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都记录下来,后辈也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根脉,最起码孩子们能从里面多了解一些家族的故事,当然,能从中悟出家庭的价值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