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25日讯在今年的3.15消费维权日的活动现场,一位65岁的老人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不管他走到哪里,他身边都围着一群“取经”的市民,市民们亲切地称呼这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为“迟老头”。
“迟老头”名叫迟中基,在烟台,只要提到通信行业的维权,没有人不知道他,在市井小巷,还广为流传着“通信维权就找迟老头”的顺口溜。
想找迟中基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要约他采访却相当困难。在烟台通信市场,不认识他的人极少,所以一打听就知道他在哪儿处理投诉,但是真要找他坐下好好聊聊时,事情却一波三折。老爷子太忙,记者联系他多次,他的助手每次都告诉记者他正在忙。忙什么?忙着开调解会、忙着去现场解决消费者投诉、忙着到各个地方给人讲通信维权的知识。
采访之前,和市消协秘书长原海英聊起迟中基,原海英用了四个字形容他:敬业、坚持。
通信维权就找“迟老头”
迟中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工程系本科毕业生,这个背景让他对通信行业有着足够的专业知识。2000年8月26日,经市消协同意和支持,烟台成立了在全国地市一级城市中惟一一个通信行业维权站,拥有无线电通信工程专业学历的迟中基受聘为站长。“通信行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竞争激烈,消费群体极为庞大,产生的消费纠纷原因复杂,尤其是手机,纠纷数量连续呈上升趋势,而行业性政策法规又很多,所以成立通信行业投诉站很有必要!”在多次相约后,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聊起在消协通信维权站工作的这几年,迟中基用一句话给予了概括:“这里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
建站初期,58岁的迟中基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日子。“那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没经验!消费者过来投诉,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立马带着消费者去找经营者,但是经营者说你拿出证据啊!证据?哪些是证据?我根本就不知道!”坐在记者对面,迟中基笑眯眯地聊了起来,“碰了钉子后,我就想,有一回可不能有第二回!我回来就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看完后就看《产品质量法》,学习与通信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
慢慢的,再受理消费者投诉时迟中基就“有谱”了。先进行调查取证,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迟中基还要咨询国家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一来二往,迟中基竟成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老朋友”。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他也是张口就来,哪一条哪一款老爷子记得是清清楚楚。
迟中基的专业知识使他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如虎添翼。有一次,齐齐哈尔市的三个手机用户,在跨省漫游路过哈尔滨、沈阳、大连各大城市时,手机使用正常,可是到烟台一下船,三部手机呼不出,打不进,而且互相间也打不通。三用户找迟中基投诉,反映烟台的网络不好,耽误他们生意,要求赔偿5万元。接到投诉后,经过细细分析,迟中基认为虽然三个用户的手机在烟台不好用,但责任不在烟台。这是因为在烟台网络系统用户鉴权数据库内没有这三个用户的鉴权数据,系统不认识这三个用户,当然不能为其提供服务,继而造成这三个用户的手机在烟台不好用。产生鉴权数据的数据源不在烟台,数据输入烟台网络系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这需要逐级查问。迟中基一路追根寻源,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不到两秒钟,三个用户的手机很快恢复了正常。三位消费者非常激动,向他一再表示感谢,5万元的赔偿要求再也没有提起过。
从无到有,迟中基担任烟台市通信行业投诉站站长已经7个年头。7年里,陪伴迟中基身侧的交通工具一直是一辆26式自行车,而这辆车也见证了迟中基走过的每一个脚印。“走过这7年,在所有投诉中,投诉运营商的仅占25%,剩余的75%都是跟手机有关的质量、售后服务等内容,所以除了个别棘手的案件,大部分投诉处理早就驾轻就熟了。”
“一根筋”的“迟老头”
跟很多人提起迟中基,大部分人形容他时都用了一个相同的词“一根筋”。“这老爷子,只要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他就一股脑的钻研,直到把问题给弄明白了!处理投诉时也是,没有结果誓不罢休!”很多找他投诉的消费者都对他有这种评价。
2003年元月一天,迟中基接待了一位40多岁单身下岗女工,她反映购买的小灵通使用不久就坏了,反复修了几次也没修好,严重影响使用。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上学,身边再无亲人,而那部小灵通就是她与女儿惟一的联系工具。面对下岗女工的泪水,迟中基立即设法与手机店联系,在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已经年过六旬的迟中基,毅然决定冒雪陪这位消费者前往手机店寻找店主,可是老伴一听不乐意了:“他当时左脚刚摔成骨裂,我们已经很大程度地容忍他坚持上班了,他竟然还要出去陪人找店主!”但是老伴再怎么不乐意,也挡不住迟中基这“一根筋”的做法,在冒雪找到地方后,迟中基发现该店竟然已经搬走了。老爷子没有气馁,在工商部门查到店方新地址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手机店老板,但店老板却以种种理由推拖。消费者见到这种情况,以为换机无望,没想到迟中基连续几天拄着拐杖冒着大雪前往店方做工作、讲道理,最后,终于说服店老板给消费者换了一部新的小灵通。“当时,消费者一拿到新的小灵通就哭,连续说了好几个‘没想到’!”在讲述的时候,老爷子的脸上洋溢着小小的得意,他对待投诉的“一根筋”也就是消协秘书长原海英所说的“坚持”,坚持将投诉处理到底的精神。
在维权路上,迟中基也是出了名的认真、敬业。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太认真了,认真的不够灵活!”根据中消协的相关规定,很多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是不需受理的,但是迟中基却是有求必应,“如果我这边不受理,那消费者如果投诉到省消协,就会对烟台市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样,如果再投诉到中消协,那对山东省也是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一直认为,应该力所能及地把能化解的矛盾化解掉!”
怀揣急救卡的维权卫士
虽然,外表看起来精神矍铄,但迟中基毕竟是一名65岁的老人。采访当天,当记者敲开他办公室大门时,迟中基正在抓紧时间吸氧,一见到记者,他立即站了起来,招呼我们入座。但是尴尬于还插在鼻里的氧气管,他只能抱歉地冲我们微笑解释:“我每天都要在早上、中午、晚上吸三次氧,这样才有劲儿干活!今早一直忙到刚才,所以想趁你们来之前先吸上!没想到还是没来得及!”说话的同时,迟中基抓起桌上的两瓶药,倒了一大把往嘴里送去。
在他身上,记者见到了一张正反两面的“心脏病急救卡”,正面写着:“十分感谢您,好心的救命恩人,我叫迟中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如果我突然发病,请您与……联系。”反面写着如何对他施以急救。这张卡是迟中基在2006年初因心脏病再次住院后,女儿做给他的。“孩子们就怕我在路上或是处理投诉时突发心脏病,所以就把这张卡给我挂在身上。在家的时候,俩孩子也轮流陪着我,就担心我有个万一。”记者看到迟中基的外套,里边的口袋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他一一地告诉我们:“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这是必备药,每回出门都得带着,还有这几瓶都是一天三顿吃的,我怕中午有时赶不回来,所以也得随身带!”
在迟中基8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他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都是成宿地睡不着觉,一门心思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直到将事情解决。而在没有投诉的时候,他都会在夜深人静时写点维权方面的书、写篇论文,让自己过得更充实。维权7年来,他编书十余本,12000字的论文《通信消费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也获得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一等奖。
“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在采访结束时,迟中基无限感慨地以这句话做了结尾。本报记者 林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