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上天入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在近代科学中,对上天的研究以及相关科技水平的发展,远远高于入地的水平。入地科学———岩体力学,1951年才正式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黑龙江科技学院景海河教授师从于特聘教授何满潮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深部岩体力学科研团队中的一员,致力于岩体力学研究十余年。在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何满潮、景海河以“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最常去的地方是井下
9日,记者来到了黑龙江科技学院。采访景海河,首先要了解他所研究的项目——岩体力学。见记者不懂,景海河解释说,通俗地讲,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地下800米以下的地质构造、活动规律,以及如何避免灾难发生,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发煤炭资源。
目标是800米深处,科研活动该不是在地下?景海河说的确如此,每个项目最重头的研究都在井下,并且是深度在800米以下的矿井。
井下的生活已经成为景海河生活的一部分,对他来说,井下就如同办公室和家一样。从1980年在原阜新矿业学院分配到黑龙江科技学院,后来到中国矿业大学读硕士、博士,进博士后流动站,到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当院长,这27年中,每年景海河都会下井,最长的时候连续两个月下井。他去过黑龙江所有的中型以上的矿井,他下过山东的兖州、新纹,河北的开滦,西双版纳的勐养等煤矿……具体下过多少矿井,景海河自己也说不清。井下很黑,很热,也很危险。他希望在他老师——江特聘学者何满潮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科学研究,让所有的矿井都安全。
读博引回“金凤凰”
1999年9月,景海河考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岩土所博士,导师是国内岩体力学顶级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的何满潮教授,因为景海河优秀的专业素养,以及踏实肯干的科研态度,很快成为何满潮团队的主力。景海河与何满潮老师一起承担科研项目,博士在读期间,参与研究“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加“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课题,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景海河对记者说,我省的一位领导参加了国家奖颁奖,由于事先不知道这个项目有黑龙江科技学院参与,所以当听到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名字后很高兴,连说了几次“黑龙江科技学院也获奖了,真不错!”能为黑龙江省争光景海河心里真是高兴极了!2006年的“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是他第三次代表黑龙江科技学院获奖。
景海河读博时,经他牵线,何满潮教授被聘为黑龙江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龙江学者。并牵线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指导学科梯队成员出站博士后1名,毕业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同时每月都到黑龙江科技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学术报告1次以上。
采访手记 忙而幸福
高天赋 王彦
景海河现在身兼多职,要给大一新生开专业基础课,还带了7个研究生,参加何满潮团队的科研,自己负责省级攻关项目1个,省教育厅项目2个,鸡西矿业集团项目1个,同时还担任该校建筑学院院长职务。
“每天都这么忙,没有自己的时间,如何去体味生活本身的幸福?”记者问。“这种忙、充实的感觉,就是幸福啊!”景海河回答说,公事之外,只要在家,他每天都会打扫房间,偶尔还会去运动一下。
记者了解到,像景海河这样的科技人员,到南方的高校,年薪都在20万以上。景海河是否会南飞?景海河说:“考虑过,不过,决定还是留在这里,20多年,这里的领导、老师、同学和学生,有很深的感情;最主要的是,这所学校包括黑龙江省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可以任由我施展。”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