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茶农在采茶。
图①:作坊式加工点里,工人赤膊上阵。
图②:作坊式加工点里,卫生条件着实令人担忧。
图③:在正规生产厂家,工人手工进行加工前的分拣。
图④:在正规生产厂家,工人用传统的竹笋叶包装七子饼。
普洱茶的产地在云南,走进云南你会发现,普洱茶真正的原产地集中在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普洱茶如何走红大江南北?不断创新高的普洱茶价格,是如何炒出来的?为了揭开谜底,本报记者近日深入普洱茶原产地思茅和西双版纳,进行了深入采访。
普洱曾是无名卒
当地人五年前
不知此茶何物
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产茶量居全国第三。记者21日乘坐东航班机赶赴昆明,看到当天的《春城晚报》以三个版的篇幅全面报道《百年贡茶启程返乡》,介绍了深藏故宫百年的普洱茶回归普洱市的经过并大肆渲染。当地的一位媒体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南当地的媒体,对报道普洱茶历来不惜版面。普洱茶似乎成了云南人最牵挂的东西。
记者从飞机场打车到宾馆,一路上年轻的哥跟记者大侃普洱茶。当谈到普洱茶的历史时,这位的哥冒出的一句话让记者很吃惊:“五年前,我们这辈人还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大多数人也不喝普洱茶。”其实,云南产茶大省的名称,并不是普洱茶带来的,而是久负盛名的滇红茶。但是在绿茶当道的年代,云南茶产业谈不上耀眼夺目,主要靠滇红茶支撑云茶。
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云南也产普洱茶,但由于销路不畅,许多茶农都将当年卖不掉的普洱茶推到山谷里扔掉,那时的普洱茶太不值钱了。
如今,沉睡了几百年的普洱茶异军突起,云南茶叶市场也挟普洱茶之威,开始急剧升温。有人说,云南的经济发展过去是靠着两种植物在支撑:一是烟草,二是花卉;如今,这种说法恐怕要改一改了,原因很简单——普洱茶来了。
当地茶商也困惑
价格节节往上涨
外地仍然进货狂
普洱茶给云南带来的名气和收益,让这里的人对它多了几分依赖,茶叶市场更是遍地开花。22日上午,记者在昆明街头询问哪里是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两位结伴而行的当地市民支吾了半天,并未说出哪个茶叶市场最大。
按照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的指点,记者找到了云南茶叶批发市场,这里与雄南茶叶市场一路之隔,并且是当地开业较早的市场,两家茶叶市场资源共享,共有业户800多家,在业界具有较高的领导地位。
在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大门内侧,一家古茶山的店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难怪当地市民分不清哪个市场大,因为这几年在昆明市区,已经开业的茶叶市场大大小小有30多家,中等规模以上的就有十几家。地处国贸市场边上的一个新茶叶市场,对外宣称能够容纳三四千业户,目前正在装修,建成后规模将在全国名列前茅。
已经在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干了五六年的李德陆,经历了普洱茶价格飞涨的整个过程,坐在自己的店里,非常理性的他跟记者谈得更多的是困惑。
“价格涨得我都不敢进货了。”李德陆清楚地记得,2005年初的时候,新茶每公斤的价格在30元左右,2006年初涨到5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已经涨到了80元左右。普洱茶原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成品出厂价的提高。
“一周前,普洱茶的市场价格普遍上调,七子饼每块大约上涨了10元。即使这样,广州等地的大户还是几百万、上千万地进货,似乎对涨价习以为常,大家都认为6月份新茶下来后还要涨价。产地价格都这么不稳定,你们山东的价格变化会更大。”李德陆说。
本地名企很担心
本应三年不出厂
毁就毁在小作坊
思茅是云南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普洱县。23日,记者赶到被定义为“中国茶城”的思茅市,当地市民传递给记者的第一个信息就是,4月8日,这里将改为普洱市,因为普洱茶成为当地第一大经济支柱,排在其后的才是木材、香蕉、咖啡豆等。
思茅昌云茶叶工贸有限公司是当地较大的普洱茶加工企业,特别是普洱工艺品更是强项。公司副总经理梁建明告诉记者,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好几个大户都是昌云牌普洱茶的经销商,最近半年发往山东的货数量大增。山东人消费普洱茶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文化,公司推出来的泰山迎客松、八骏全图等工艺品颇受欢迎。还有经销商给企业寄来美术家作品,要求刻模加工。
在一位知情人带领下,记者来到思茅市郊区一家作坊式普洱茶加工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总共两间作坊,一间是仓库和分拣点共用,另一间是压饼间。由于还没有进入加工旺季,仓库里堆了十几袋普洱茶原料,由三名女工分拣;另一间里有三台机器,只有加工七子饼的机器在运转。加工点主人告诉记者,忙时三台机器都开着还不够用。整个普洱茶加工过程,连必要的卫生都无法保证,原料爆起的尘土,在两间作坊内到处都是,工人也是光着膀子徒手加工。
作为思茅当地最大的普洱茶加工企业之一,昌云并不是无所顾虑。梁建明告诉记者,普洱茶热这股风刮得太快了,现在来思茅投资建厂的很多,大多新厂并未掌握普洱茶生产工艺,特别是一些作坊式加工点,缺技术、卫生状况差,产出来的普洱茶质量令人担忧。一个正规的普洱茶生产企业,要从收茶叶开始,包括炒茶、发酵、分拣、烘干等二十几道工序,并坚持“茶叶三年不出厂”的原始生产工艺;而临时上马的作坊加工点,二十几道工序在两个车间里完成。“正规厂家跟作坊点的成本差异可想而知。”梁建明告诉记者。
对话茶农夫妻忙活一天才赚三四十元
虽然现在思茅的温度只有20℃,但湿度经常居高不下。23日上午,记者来到海拔1600米的思茅市翠云区平掌村茶山上,遇到了村民王伟(音)夫妇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在山上采茶。竹筐里装着鲜嫩的今年首批春茶,跟记者唠嗑的空里,夫妻俩手里没有一刻空闲。
记者:“这样忙活一天,能采多少茶叶?”
王伟:“十几公斤。”
记者:“能卖多少钱?”
王伟:“厂里收新茶,一公斤2.6元,一天下来能卖三四十元。”
记者:“一个人的收入?”
王伟:“我们两人加起来。”他用手指了指对面的妻子。
记者:“那一年下来能有多少?”
王伟:“也就1吨吧,能收入五六千元。”
记者:“是不是会出现没茶采的时候?”
王伟:“不会,现在是茶多人少,经常出现茶叶老在树上的事。”
记者:“你现在采的茶树是你们自己的吗?有多大了?”
王伟:“听上辈说这些茶树至少70年了,茶树是公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