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让他们得到顺利而又彻底的治疗,这一惠民措施促进了我市对结核病流行的有效控制。记者昨天从市结核病防治院、市传染病医院了解到,从2001年到2006年,我市发现的结核病患者36584人,他们的治愈率达到了91.4%。
不分患者户籍区域
全面的布控缩减传染可能
记者从市结核病防治院得到这样一个数据:在2003年以前,作为结核病专业治疗机构的市结核病防治院在住院高峰期也只有40个病人,而现在的高峰时期的住院人数是100多人;在2003年以前,医院只有2个病区和120张床位,而2003年以后是4个病区和200张床位。
这组数据说明怎样的问题?结核病防治院专家告诉记者,在2001年以前,由于世界银行提供的抗结核药物必须凭本市户口及身份证明才能享受,所以外来者享受不到这样的免费,而结核病患者更多地集中在这些从农村来的群体中。2003年以后,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力度,没有本市户口的患病群体也可以享受免费检查和医院免费提供的抗结核药物了。在这种情况下,住院患者一下就多了起来。
市结核病防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住院病人少,不能说是结核患者少,而是很多人受到了免费条件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很多人入院接受正规治疗。”负责人说,不论是本市人还是外来人员,让他们都享受到同等的惠民政策,这才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有效办法。
更加惠民
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均免费检查
对于曾经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来说,这个春天他们可以免去自己花钱去检查的担忧。昨天,市结核病防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除了继续做好对结核病患者的免费检查并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这种“双免”惠民措施外,凡是与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医院免费提供的检查。第一步实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如果发现是强阳性后,密切接触者将进一步接受免费查痰和肺部X光透视检查。在检查后,一旦确诊为结核病,那么他将接受医院提供的免费抗结核治疗。
市结核病防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结核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与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就讲成倍增长,尽管这部分人规模庞大,但医院仍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好这份工作。他说:“对密切接触者来说,他可以免费检查让自己放心,但对于控制结核病流行来说,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将进一步阻击结核病的流行,从而保证了社会群体的健康安全。”
全程跟踪
全力避免患者康复后再度发病
在医院接受强化治疗,让患者康复出院,对于防治结核病流行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因患者的出院而结束,他们会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全程跟踪。
去年9月,一名叫小刘的资阳小伙子,在市传染病医院被查出患骨结核病,结核杆菌已经侵蚀了他的腰椎,即将面临终身瘫痪。但小刘家境贫寒,没有一分钱的治疗费,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出资将他送到市三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然后再接回传染病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抗结核治疗。年仅18岁的小刘由此摆脱了终身瘫痪的厄运,去年底,小刘康复出院,医院派车将他送回资阳老家。
虽然小刘康复了,但医务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们定期与小刘取得联系,了解他的病情,且详细记录下来。在医务人员的要求下,小刘会定期回医院拿免费提供的抗结核药物。如今的小刘已经与医务人员形同家人,他说:“是医务人员救了我的命。”
市结核病防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已出院的结核病人进行全程跟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因控制不好再度发病,这样不仅给他们将来的治疗带来难度,而且威胁了身边的人们。“全程跟踪不光是靠我们自己的医务人员,我们还会与当地的乡、村卫生院、站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让他们对出院患者进行监管,敦促他们定时定量服药。我们这种系统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结核病的死灰复燃。”
加强报告
多方配合“围剿”结核病
今年的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主题是“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这几个通俗易懂的字是希望让全社会的人充分行动起来,留心身边的疑似患者,让他们及时得到检查确诊。
市结核病防治院、市传染病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今年以及将来,除了要让全社会树立发现意识外,作为专业治疗机构的市结核病防治院将采取多头行动,保证每个患者或疑似患者得到及时的确诊检查或治疗。负责人说,专业治疗机构将加强与综合性医疗机构的配合,提高综合性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医院的报告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综合性医疗机构一旦在接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应当立即向专业治疗机构报告,“今年的报告率要达到90%。”负责人说,为了保证结核病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综合性医疗机构向结核病专业治疗机构的转诊到位率也要达到85%。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医疗条件较为发达,综合性医疗机构治疗结核病应该不是问题,为何要转诊到专业治疗机构?市结核病防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结核病确实并非疑难杂症,但是有一个问题,综合性医疗机构在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后,一般都没有全程督导手段,这样就容易导致复发率的上升,而结核病有耐药性,一旦复发后再治疗就困难得多,“所以必须强调结核患者必须全程督导化疗,只有多方配合、系统管理,结核病防治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庞琳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杨永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