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籍摄影师华赛夺魁
《轰炸之后》获年度图片大奖,本报记者作品获银奖
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过13位国内外评委近一个礼拜的评选,所有奖项昨日均已出炉。意大利籍摄影师马克·安德鲁·迪·劳罗在黎巴嫩拍摄的《轰炸之后》获得年度图片大奖。
华赛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头两届在深圳举办,本届移师上海,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征稿工作已于2007年2月15日截止。本届华赛在25日凌晨3点评出所有8类16项(每类分单幅与组照两项)的金银铜奖,比赛设单幅、组照共16个奖项。其中,每项各设金、银、铜奖1名和优秀奖5名,继续设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1名。实际评选结果除经济与科技类单幅和体育类组照各空缺2个优秀奖外的全部奖项都诞生。中国摄影师在本届华赛中表现突出,共夺得8项金奖以及部分组别的银奖和铜奖。
年度大奖于25日上午10点开始评选,参选作品范围为评委们在金奖组照中挑选出的优秀单幅作品与单幅金奖作品。经过评委们的反复斟酌和遴选,从战争灾难新闻类组照金奖《轰炸之后》中挑出的优秀单幅《人们抬着一个棺材》一举夺魁。获奖理由:画面中远端哭泣的妇女、抬棺材男子的表情、抬棺材的多只交错的手、混乱的现场都刻画出黎巴嫩人民在经历以色列战机轰炸后悲愤的心情,极富现场冲击力。
综合
图:
2006年7月26日,一架以军战机轰炸了黎巴嫩一名军官的官邸,造成16人死伤。意大利摄影师马克·安德鲁·迪·劳罗的《轰炸之后》夺得年度大奖。
2006年1月18日,北京西客站候车室,一位母亲咬断方便面喂孩子,而她的孩子早等不及地张大了嘴巴。新京报记者薛珺的《春运中的母子》获日常生活类(单幅)铜奖。
2006年4月3日,珠江新城荒地上一口废弃浴缸里,乞儿小朵准备晚上出发乞讨前,趴在浴缸里做短暂玩耍休息。本报记者方谦华作品《CBD最后的野草地》荣获经济及科技类组照优秀奖。
北京的40多位盲人组成了一支“盲人舞蹈队”,每周相约一起学习拉丁舞。新京报记者张涛的《黑暗中的舞者》继在荷赛获奖后,又在华赛夺得文化类(组照)金奖。
2006年10月26日,成为女性的李国华(李鹏丽)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遇到了儿时的女伴,她的不少女伴都已经结婚生子。本报记者单增辉的《变性人李国华》荣获新闻人物类组照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