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有150万需要器官移植治疗的病人,而每年只有1万多患者能接受移植,为确保紧缺的人体器官发挥最大的移植治疗效果,我国正拟建立人体器官捐献资源共享网络和强制性的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登记制度。这也是继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草案)》审议原则通过、器官移植机构和从业人员重新准入之后,我国器官移植医疗行业迈向规范化国际化的又一重大举措。
黄洁夫说,经过以天津市一中心医院为代表的国内器官移植机构及其专家的多年努力,我国器官移植经历了探索和快速发展之后,现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期。特别是刚刚审议原则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草案)》是我国第一部器官移植的法规,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器官移植医学发达国家的充分肯定,认为中国器官移植正在健康道路上发展,是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贡献,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这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开始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与世界器官移植进一步接轨,我国在世界器官移植领域的作用和贡献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黄洁夫同时透露,在器官移植法制化管理的同时,目前,国家卫生部正在对全国600多家曾开展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重新审核准入,已有近400家医疗机构被认为不符合开展器官移植手术,其余机构仍在进一步核准,最终具有器官移植资格的医疗机构名单将于近日公布。器官移植从业医生也已开始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已有1700多名医生申请资格,而评审专家组认为这一数字有可能大规模削减。此外,黄洁夫表示,拟将建立的人体器官捐献资源共享网络和患者术后登记制度,是器官移植科学公平规范的又一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