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25日共同发表了《柏林宣言》,承诺在2009年之前打破欧宪僵局,确保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继续向前发展。《柏林宣言》是欧盟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但它无法掩盖成员国在制宪、欧盟扩大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承诺新开始
《柏林宣言》签署仪式25日中午在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举行。
在其他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的注视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共同签署了《柏林宣言》。
随后,27个成员国领导人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合影留念。默克尔说,那些希望欧盟在成立50周年之时拥有一部新宪法的人一定会失望。但她承诺,欧盟制宪过程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路线图”计划
默克尔所说的新开始,是指欧盟领导人在《柏林宣言》中承诺,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打破僵局,“团结一致,使欧盟构建在新的共同基础之上”。
默克尔承诺,德国将在其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6月30日期满之前,“尽最大努力,制定路线图计划”,挽救《欧盟宪法条约》,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2005年,法国和荷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到沉重打击。
默克尔警告说,欧盟扩大成为27个成员国的庞大联盟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政治结构,“失败将是历史性的错误”。巴罗佐也表示,一体化进程将使欧洲更强大,更好地应对能源安全、恐怖主义、全球变暖等方面的挑战。他表示:“20世纪的战争让我们变得弱小,一体化将使欧洲重新伟大起来。”
前景不乐观
但欧洲一体化进程前景并不乐观,各成员国在制宪、吸纳新成员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这一点也反映在《柏林宣言》的内容上。
宣言赞扬了欧盟在民主、和平、法制以及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欧盟未来面临的挑战,如恐怖主义、种族歧视以及全球变暖等。
但《柏林宣言》却没有提及制宪、欧盟扩大等事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问题,显示出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为了顾及英国、捷克和波兰等反对《欧盟宪法条约》的国家,宣言文本没有出现“宪法”这样的词汇。
一些成员国还批评《柏林宣言》缺乏透明性。捷克总统克劳斯抱怨说,他只是在宣言发表24小时之前看到了文本内容,根本没有时间提出修改意见。
分析家认为,《柏林宣言》为欧盟走出制宪危机迈出了第一步,为欧盟政治一体化发出积极信号,但路途并不平坦。韩建军(据新华社)
记者抢拍《柏林宣言》的原件
为庆祝欧盟成立50周年,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燃放起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