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英讲古对对碰”昨天在广图广场举行,伦敦的“波叔”和羊城的颜叔飙到高潮迭起
本报讯记者邓琼、实习生丘映旻报道:当伦敦的“故事大王”遇到广州的“讲古大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昨天,一场有趣的“中英讲古对对碰”在广州图书馆门前广场举行,新奇的阵容和风趣的表演吸引了大批市民。
两位大师
“我肚子里有5000多个故事,包括不同国家的各种民间传闻、掌故、神话、童话故事和个人回忆录。”说这话的是来自英国伦敦的“故事大王”BobWilkins,他身着满身卡通动物图案的“故事服”,须发皆白。Bob自1993年退休后就成为职业“讲古佬”,还担任过英国职业讲古社的社长,将这项20多年前在英国开始复兴的事业推向高潮。
“如果一天讲一个半小时,我可以不做准备地连讲两三个月!”说这话的人也不含糊,是羊城现今最负盛名的“讲古大师”颜志图,他一袭宝蓝色中式长衫,轻摇折扇。近年来,随着颜志图妙语连珠地重新活跃于公众视野,古老的羊城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
在昨天的活动上,两位如此“级别”的大师“登台开讲”。
同台开讲
Bob首先开口,他带来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自己在“二战”期间的亲身经历,一个则是动物童话。虽然在场的许多听众英语程度有限,但Bob仍然一丝不苟,边讲边用带来的小道具辅助说明,时而做老虎吼叫,时而扮小鹿娇俏,观众们也随之渐入佳境。
Bob说,在英国像他这样的职业讲古人有数百位之多,兼职讲古人更加常见,活跃在学校、医院甚至监狱,有些英国院校还开设了“讲古”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相比之下,颜志图的“讲古”自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翡翠白玉珍珠汤”的来历,一个人、一把扇,就把乞丐的狡黠无拘、乾隆皇帝的威仪以及知府的见风使舵表演得活灵活现。
如今,颜志图已从当年“羊城最后一个讲古佬无人问津”的困境中走出,每周三次固定在景点或者电视上为市民“讲古”,还收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学徒若干人,因为他,重新喜欢“讲古”的人越来越多。
切磋“古经”
对于这样的“故事专场”,听众反应热烈非常。几位中学生勇敢地上台用英语把Bob的故事演成了小品,不仅精华俱在,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许多创新和表演,让Bob感叹不已。而颜志图则一下台就被大学生们团团围住,回应各种对于说书艺术的好奇,他答着答着又俨然成了“讲古”,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Bob替现在中国不太兴盛的讲古艺术出主意:“一定要依靠进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和在社会上组织更多说书活动来推动。而对于学习语言来说,中国的学校很重视语法教学,但是学生们并不懂得真正的外语,说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颜志图好玩地称Bob为“波(Bob)生”,他说“波(Bob)生”的经历给了他很大启示,讲古既不需要复杂道具也不用大型舞台,很好普及,现在社会上也并非没有市场,关键要有人坚持去学、去做;如果能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入学校,比如说成为固定的课程,哪怕只是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都能让讲古后继有人。
图:Bob先生的英语说书给观众很强的新鲜感
图:颜志图先生的粤语讲古,对广州人来说更具亲和力
图:Bob先生邀请观众上台,用粤语复述自己的故事
本报记者 阙道华 摄
(夏天/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