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初试分数的陆续公布,全国已有部分高校确定了复试分数线。据报道,全国复试线也将于4月初公布。对很多考分有可能达到国家线而又达不到报考学校复试线的同学来说,不妨试试调剂,即使是热门专业,有些院校也有可能会有生源不够的情况,而现在,正是准备调剂的关键时期。
尽快与学校取得联系
调剂的关键是动作快,及时掌握信息。
考研成绩出来以后,如果感觉自己的分数跟所报考的学校要求有距离,就要迅速行动,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接收调剂生的学校,把自己“推销”出去。
去年通过调剂进入广州大学的刘舒觉得,调剂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信息灵通。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能够亲自去相关学校研招办,如果觉得这样接触的范围比较小的话,也可以自己打电话到各个学校研招办咨询。
此外,也可以求助于同学、老师。在读的研究生都是“过来人”,对研究生情况比较了解,和他们联系也许会获得第一手资料,例如往年接收过调剂生的学校和专业,今年他们所在学校投档的一些情况。
这个时候,网络上会有一些相关信息。首先是各个学校的网站上会有官方调剂信息,2005年调剂到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刘荣(化名),正是在交大复试分数线公布“一两天之后”,在学校主页上看到微电子专业有30个调剂名额。其次,许多考研网站上都会有专门的信息整理发布,考生可以密切关注这些信息;第三,一些高校的论坛上有时也会有一些“内部”信息。
争取调剂机会,“脸皮厚点有好处”
刘舒提醒广大学弟学妹,千万不要守株待兔,一定要“送货上门”。调剂名额有限,竞争相当激烈。考生应该多选择几所学校争取更多的机会,很多时候可能会绝处逢生。
要想争取调剂的机会,中央民族大学研一学生林晗提醒考生朋友:“脸皮厚点有好处!”
林晗说自己去年联系中央民族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拒绝了她,告诉她一点调剂的机会都没有,她却坚持打电话,“别不好意思,要不我也来不了民大啊”。
有许多学校的调剂生名额并不公开发布,这就需要考生用嘴皮子去磨。安徽大学研一学生王辉建议广大考生可以礼貌地试探一下学校的口风,“如果他们直接回应‘不要’,态度特冷,说完马上挂了电话,说明肯定不行”。如果他们没有拒绝,反而询问考生的分数情况之类信息,那么就可能有希望。这时考生应该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一定要自信,给校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之后最好与他们保持联系。
林晗建议考生最好主动把自己的材料寄到调剂学校,就算对方说“希望不大”之类的话,也不要灰心,多投几家,多打几次电话,坚持很可能就是胜利。
做好突击复试准备
经过考生的一番“死缠烂打”,接收调剂的学校有可能会通知考生前来复试,也就是调剂复试。
一般来说,准备复试的时间都较短,而且换学校,有的甚至是调剂到相近的不同专业,复试参考书目会有一定变化。
很多“过来人”的经验是,有计划的突击复习。
2006年调剂到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许丽介绍说,她当时复试时间只有20天左右,肯定没有时间仔细看,只能看重点,“但英语是基本功,一定要好好准备,对于调剂生来说,老师在专业课上有时倒不会太难为我们”。
刘荣则是考前两天才知道能调剂的,“很有可能就是不让你复习,看你水平到底怎么样”,他流利的英语口语为他的复试增色不少。
一般在复试过程中,有的考生会显得格外紧张,“调剂”的身份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处于劣势。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考生要善于摆出自己的优势,为成功调剂增加砝码。
一向表现不错的刘舒回忆当时复试的情景,当他说到本科学校是“211”学校时,明显地感觉到主考官突然精神振奋,顿时产生了兴趣,“他接着问我有哪些特长,我本科时得过不少奖学金和相关证书,大三上学期参加数学模型竞赛拿过奖,这些不仅为我成功调剂增加了筹码,而且我还争取到了公费名额呢”。
复试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哪怕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有时都可能会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调剂生而言,有时主考官关心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专业课素质,还有考生个人非常独特的个性与潜力。考生除了复习好专业课之外,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摆出来,吸引考官注意,这样成功几率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