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奶业是我省农业的一面旗帜,是我省畜牧业的优势所在和重要支柱。目前,国人所饮用的每五杯牛奶中就有一杯来自我省。奶业的发展,对促进我省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一个产业,盛衰有变本属正常。当前奶业的变化,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调整的转型表现。基于我省特有的自然和产业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黑龙江奶牛及奶业定会战胜挑战,实现更大发展。但在当前,深入分析奶业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拿出有效应对措施,无疑是保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必要前提。
“家有一头牛,吃穿不用愁;家有十头牛,住上小洋楼。”这曾经是我省养牛户奔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受市场奶价和养殖成本牵连,如今,我省奶牛养殖效益连年递减,养一头母牛的效益由最高时的3000多元直落到1000元左右;奶牛价格也从2003年、2004年的每头1.6~1.8万元,陡然降至如今的每头六七千元,且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粗放养殖导致效益下滑
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如今养牛本大利薄,一旦牛有个病有个灾的,就是干赔!”该县烟茼屯镇一奶牛大户无奈地对记者说,“利润基本都被饲料涨价给‘吃’掉了。”
由于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近年来我省养殖户养牛成本年均递增10%以上。如今饲养一头单产5吨奶的奶牛,成本在7450元左右,按2006年的平均奶价计算,每头牛的养殖收益仅千元左右。
窘境不仅是这些。在“十五”期间的养奶牛热中,许多农民不惜高价购牛。据省畜牧兽医局调研,如今养牛赔钱的,多是那时入业的;对这些人来说,高额成本还没挣回来,行情就下来了,如今是“养也难卖也难”。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养殖水平低是关键一环。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判断:我省奶牛业的快速扩张期已经结束,当前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价格、效益出现一些波动也属正常;重要的问题是,由粗放养殖导致效益下滑、因效益下滑愈发粗放养殖的恶性循环苗头已然出现。“奶牛养殖中良种良法的配套使用是整个奶业产业链的根基,这个问题如不解决,给奶业发展带来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饲养不科学单产低
单产是奶牛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养殖环节对奶牛单产拥有50%以上的贡献率。
因此,养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奶牛业的竞争力。如今,与我省牧业自然与生态条件相似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奶牛产奶单产已达9吨,我省奶牛平均单产4.8吨,差距显而易见。
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不久前,记者在我省某牧区采访时看到,许多养牛户冬季不给牛喂青贮,理由是“不产奶不用喂”,“冬天青贮饲料太凉,牛吃了拉肚”等等。然而,养殖专家却指出,养奶牛不喂青贮,就如同种地不上大粪!
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奶牛单产低,一半以上的原因是饲养不科学。
据统计,我省奶牛平均治疗成本大约在500元左右,高达近千元;奶牛的利用年限也因此大大缩短,对效益拉动非常大。全省现有奶牛178.1万头,可繁母牛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不足40%%。大量散养的奶牛养殖户都存在经营能力差、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仅以奶牛饲养必需的青贮饲料为例,单产5吨的奶牛年需饲喂青贮饲料8吨,但我省100多万头产奶母牛,只有60万头能吃上青贮,另有30多万头奶牛根本吃不上青贮饲料。
奶业竞争急待“精”
由于养殖水平的差异,在我省,同样品种奶牛单产相差一倍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品种的“黑白花”,在大庆庆新牧场能产8吨奶,但在很多其他地方,也就产4吨左右。还有,海林农场的3000头纯种澳大利亚奶牛,平均单产7吨。因奶质好全部被蒙牛集团包销,每公斤价格高达2.3元,比普通鲜奶高六七角钱!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奶牛产业竞争里的核心环节。把当前奶牛业转型的危机变成产业发展的转机也就在这里。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说,我们建议各地积极引导农民,借当前牛价低之机把牛群结构调优,淘汰老弱病及品种不好的牛,更为重要的是把饲养科学化。对此,奶农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建议统一饲料价格,严把质量关,清理杂牌饲料厂,减少劣质饲料给奶牛造成的危害。
令人欣慰的是,采访即将结束之际,记者从省畜牧局了解到,他们已专门召开了一次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全省奶业发展研讨会;并初步确定了推进我省奶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载体,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做到“五良”,即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管相配套,特别要加大全混日粮、优质青贮、疫病防控、遗传改良等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让优势产业真正成为白金产业。考虑到从业者素质、投入能力、管理成本以及防疫需要等因素,将把推广重点放在20~50头规模的家庭牧场、股份制牧场或集约经营的养殖小区上,逐步淘汰散养、低产户。(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