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零上访,零强拆!短短20天,为市重点工程——龙潭港四、五期建设工程“让位”的栖霞区龙潭街道1200户居民的30万平方米住宅拆迁告竣!连日来,记者在龙潭街道见证农民“家园”变工地过程时,真切感受了重点工程动迁中的“栖霞效率”,真切感受了这一效率背后,居民对重点工程的“利益让位”。
牵一发而动全身,53个部门齐动拆迁
3月24日一早,沿栖霞大道、疏港公路,记者一路探访龙潭港四期、五期,物流园东扩三大重点工程现场,一眼望去,空旷的工地看不到一处残留建筑。目前,龙潭港四期工程已进入吹沙、回填阶段;五期工程勘测设计刚刚完成;物流园东扩正进行土地平整,一旁的木牌上,至今还张贴着市政府拆迁新令。工人们笑着说:“这上面的条条款款,连我们也能背出个一二三来。”当日中午12点,在区政府机关礼堂召开的拆迁政策辅导大会仍未散会。会上,该区有关负责人道出栖霞拆迁效率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拆迁一件事,区民政、劳动、信访、公安、司法、宣传等53个部门齐动。宣传部门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民政、劳动部门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提供就业门路、落实帮扶措施;信访部门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争取第一时间、第一场地处理拆迁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20天,全区250名机关干部吃住在拆迁第一线。拆迁中最难把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该负责人说,既不让磨头户占便宜,也不让老实人吃亏,就要把好拆迁评估关。20天,评估就评了10天,其间“我讲政策,你提困难”,能解决的拆前解决。动拆开始后,1200户都是一个标准,先拆后拆一个样。
“拆后建”变“拆前建”,1200拆迁户在外过渡减少半年
“不愁拆,因为不愁迁。”这是栖霞所有拆迁户的共识。在龙潭街道兴隆村,区里投资12亿元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社区——江畔人家而今已初见规模,在建的9幢新楼下半年便可落成交付,小区整体竣工后将达百幢,安置港区建设中的拆迁户绰绰有余。“计划今年拆迁,区里去年便启动江畔人家建设了。”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变“拆后建”为“拆前建”,让栖霞区居民的拆迁过渡期比过去至少缩短了半年。虽是经济适用房,建筑质量、社区环境却毫不逊色。记者从工地现场一张规划图上看到,周边配套的学校、幼儿园、社区医院、派出所一应俱全,社区内还将建成6000多平方米服务中心。可以说,拆迁居民从偏远农村住进社区,出行、生活都将相当便利。栖霞街道党委副书记王红霞介绍,江畔人家社区由栖霞建设集团高标准建设,“建成后还准备申报经济适用房社区中的国家康居工程哩!”
“迁小家”为“建大港”,拆迁户加入拆迁队
采访中,记者有幸遇到物流园东扩动迁中第一个交钥匙的老戴。出人意料的是,64岁的戴义林现在居然加入了龙潭街道三官村拆迁队。“没什么好奇怪的。为重点工程开路,这样的拆迁大伙儿拥护。”5分钟的交流,这是老戴说的最长的一句话。一旁的村民们告诉记者,老戴身患癌病,治病背了一身债。拆了自己的房子不说,还一家一家动员大伙儿也拆,当时没人能理解。现在看到市重点工程如期开工,大伙儿心里高兴,也明白了老戴的心思。“栖霞效率”的拆迁,为港区工程建设争取了主动。区委书记梁学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投资50亿元的新加坡新实力南京食品有限公司已签约物流园东扩基地,即将开建食品深加工二期工程。随着更多项目开工建设,龙潭地区将成为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南京临港工业的核心区域,成为就业密集区。区里今年还将加大对新市民和谐家园工程建设的投入,让拆迁中牺牲“小利”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享受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通讯员王勇南京日报记者 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