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基金等理财产品的持续热销,中国百姓的理财观念已发生大的转变。但这一过程出现的不理性行为,也暴露了升温背后市场的不成熟。
“从7点就在门口等候的一位大爷拿到了第二号,但销售网点的额度竟全部被第一号购买者买光了,类似的事情在近期基金认购市场并不奇怪。
从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开始,各家证券公司、银行的销售人员就开始习惯这种抢购基金、国债的场面:认购期本应是一个月,但多半在首日就被销售一空。
“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说明百姓的理财观念开始有了转变。”渤海证券基金分析师郭鹏认为,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基金市场还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开大学财务管理系教授黄福广分析,中国百姓一直热衷于储蓄,但去年的房价上涨让很多人意识到,相对于快速升值的投资产品,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明显偏低,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就为人们所关注。
黄福广说,从投资角度讲,市场上的资金会自然地寻找并流入高收益领域。近来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高现象,不少资金便由房地产流入股票和基金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大批个人投资者。
南开大学金融系副主任王东胜说,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我国金融体系中可供客户选择的理财产品一直偏少。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收益率高于储蓄的基金,以及一些银行集合理财产品便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但业内人士大多表示,基金持续热销背后,也折射了投资者的不理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的百姓,几乎不了解其风险水平,只是听亲戚朋友的介绍,将其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
中信建投证券的韩小莉告诉记者,从这几年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看,历史收益率还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虽然历史很难重演,基金也更适宜长期投资,但这些建议往往被投资者所忽视,盲目跟风、短线炒作成为新“基民”最大的特点。
郭鹏认为,我国目前的基金市场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成长迅速但很不成熟。这其中,可供投资渠道的狭窄和投资者的不成熟也是制约因素,应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市场发展。
黄福广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基金充当投资者理财工具的功能还很不完善,“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应有不同的投资战略,各只基金也应有自己的特点。但目前市场上的基金投资方向雷同性明显,无法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成熟的市场需要高素质的投资者。要使投资者树立成熟的投资心态,相关部门就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并关注实施效果。
与储蓄、投资比例偏高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这反映了百姓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有一定的谨慎观念。王东胜对此建议,应加大相关保障体系的建设,促使百姓理性处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最近,一些大城市频频出现“基民”通宵排队争购基金的情况。中国工商银行3月26日透露,基金代销额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工商银行最近将联合招商、上投摩根、易方达等国内数家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推出“按比例配售”的基金发行方式。采用“按比例配售”方式发行新基金,可以方便基民购买。只要在发行期,无论在任何时点,投资人都能去银行购买基金,无需通宵排队,即节约了时间,又不用担心买不到基金。(徐岳李峻岭)
来源:国际金融报
转自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