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纪念。从本期开始,文化部艺术司与我们联合开办专栏“中国话剧百年”,有史实回顾、人物介绍,也有专题评论,以怀念中国话剧百年历史。
——编 者
今年正值中国话剧百年,我国将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百年来,中国话剧舞台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伟大作品,其探索求新的勇气、直面社会问题的胆量、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依然是我们今天文艺舞台学习的榜样。尤其是话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那股勃勃朝气和强烈的冲击力,令我们至今感慨不已。
最早的话剧
《黑奴吁天录》是中国人表演的最早的话剧,首演于1907年,在20世纪初出现的这种演剧样式以及“新剧”活动,比“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早出10多年。(上图是《黑奴吁天录》演出剧照)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文化问题上论战迭起:学校科举之争,中学西学之争,旧学新学之争,以及文言白话之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之争……环环相扣,愈演愈烈。“戏剧界革命”,也是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下,中国知识界谋求变法、改良社会的一个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指出:“戏园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教师也。”可以想见当时“戏剧界革命”的重要意义。所谓“戏剧界革命”,主要是改革传统戏曲艺术,使之能演出“时事”新戏乃至能抨击“时政”。但对于一种已然成熟的演剧形态,传统戏曲形态的改良显然跟不上功能的改变;并且,传统戏曲艺术的高职业化水准,成为许多欲借演剧形态表达新思潮、行使新功能者难以逾越的门槛。于是,无唱工、无做工、穿时装、化时妆的西方演剧形态被加以仿效和应用。实际上,在《黑奴吁天录》问世之前,许多学校的学生已陆续开始了“新剧”的演出活动。这种演出活动并不在意自己是否属于“戏剧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他们对自己进行的“新文化活动”有十分清醒、自觉的意识。他们所演出的新剧也的确称得上“革命新演剧”。
中国易卜生
现代中国话剧的奠基者,是一批立志做“中国易卜生”的进步青年。追随着娜拉的“出走”,女性解放也成为早期中国话剧戏剧主题的审视点。
尽管最早的中国话剧先于“五四”,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早期中国话剧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和导向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行的新旧演剧的论争中,立志建设“新剧”的先驱者格外关注易卜生及其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娜拉》一剧便是当时经常上演的易卜生代表作之一。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那些立志做“中国易卜生”的进步青年,还以自己的演剧创作实践,在鼓吹“女性的叛逆和解放”之时,改变了中国话剧初始模仿西洋的状况,实现了话剧文学剧本的突破,从而有力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奠基者中,无论是田汉以《获虎之夜》为代表“写实的社会剧”,还是郭沫若以《卓文君》等为代表的“鉴时的历史剧”,都通过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发起了对中国封建伦理、封建意识的批判。田汉曾说:“我觉得他们(指受苦工人)所要求的,不是同情,不是恩惠,一定有一种更切实更正当的要求……所以我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想从今日起,把我所有的财产、所有的地位、所有的名誉都丢掉,去做工厂里的姐妹们的真朋友”。郭沫若也是如此,是“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是“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来曹禺的《雷雨》也可视为“易卜生主义”的深化。曹禺在谈到自己的生活的创作道路时说道:“我觉得这个社会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写《雷雨》时,已经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会是不会长久的。”在《日出》写作完成后,曹禺又谈道:“我也愿我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轰起一声雷,把盘踞在地面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而大陆便沉为海。”在我阅读中国话剧史的过程中,总是为这一时期的话剧文学剧作所震撼——它们是那个时代中“思想的雷电精神的光”。
新式戏剧社
在早期中国话剧的发展史上,还有一段“爱美剧”(Amateur)的历程。作为一种戏剧观念乃至戏剧运动,“爱美剧”所强调的“非职业戏剧”,在根源上是要强调“戏剧的非营利性”,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剧人的社会变革责任。中国话剧最初发生的近10年间,面对社会出现的文化逆流,“新剧”演出曾陷入困境,部分剧人和剧团迎合市民消遣人生的心理,调侃世事,游戏人生,片面追求商业价值,走上了“演戏必调侃,登台便唱春”的路途。可以说,“爱美剧”实际上是“新剧”发展进程中针对这种堕落的一种“自救”之举。
提及“爱美剧”运动,不能不首先提及汪优游和他倡议成立的上海民众戏剧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首次在中国倡导了“民众戏剧”的观念,倡导了“反商业化的和非营利性的”民众戏剧。陈大悲作为剧社的社员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据Amateur的译音,提出了“爱美的戏剧”(即“爱美剧”)的理念。事实上,在中国话剧百年历程中,学校的学生业余剧社一直是“新剧”的基本社团,而“新剧”的非职业剧人又主要在学堂里结社。这使得话剧不仅以高尚的思想内涵和通俗的演剧形态成为拥有最广大民众的艺术形式,而且成为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艺术形式,扎根于新型大学的青年学人之中,使话剧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
阅读中国话剧早期的历史,再看今日的话剧,让我们感觉到百年中国话剧的精神火炬仍在照耀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