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经纪公司发表声明:非正常要求我们不再协助
昨天,刘德华经纪公司发表声明,声明重申杨丽娟见华仔一面的意愿,早于上周日(25日)达成。
专家观点
切勿成为精神寄生虫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张闳:
在现代娱乐工业流水线上,娱乐明星的崇拜者———“粉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粉丝”切勿成为某种寄生虫。刘德华怒斥这位女“粉丝”的行径“不孝”,是确切的。
此前,“超级女声”的“粉丝”们也曾为我们表演过集体性的癫狂,但杨老汉之女则把这种癫狂症推向了极端。我把这种“粉丝”癫狂症的间歇性发作,看作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症状。就个体而言,偶像崇拜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症状之一,在青春期常有短暂发作,一般而言并无大害。但在信仰和情感双重匮乏的时代,对娱乐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变成一种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癫狂,不良后果往往难以避免。
现代娱乐文化工业,通过诉诸个体的欲望,刻意排斥理性,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娱乐化的偶像崇拜。娱乐工业精心塑造娱乐明星的身体形象,在容貌、声音、服饰等方面建立起世俗欲望的虚拟的投射影像。这些特殊的工业产品,大多数时候,在被抽空了作为人的精神和爱的内容之后,沦为一种纯粹的偶像,激发起偶像崇拜者们纯粹的欲望。更多的娱乐媒体醉心于追腥逐臭,对明星偶像们不伦的私密生活,加以没完没了的窥探和揭秘,把偶像抽空为一种纯粹的欲望容器。
一个单纯的欲望容器成为崇拜对象,这种对偶像的“爱慕”,非但不能给“粉丝”的心灵以充实和滋养,相反,倒是挑起了内心贪得无厌的私欲。从表面上看,杨老汉之女似乎很爱自己的偶像。但实际上她什么也不爱,面对自己陷于绝望的父亲,她可以无动于衷。在没有任何其他精神需求的情况下,娱乐明星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在迷狂热烈的表情下,是一具内心空洞的行尸走肉。
偶像崇拜是消费主义的副产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候选人吴畅畅:
偶像崇拜的问题在青少年中非常具有普遍性。媒介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偶像崇拜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但即使在大众文化如此蓬勃发展的西方,追求偶像也不足为怪。而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使每个人在崇拜偶像的同时更强调自己的个性,强调自我。中国传统以集体主义作为目标,偶像崇拜便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集体图景,是伴随消费主义兴起的副产品,使青少年摆脱了政治需求,疏离政治,降低政治的敏感度。早报记者徐佳和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