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和杨丽娟合影。
三月二十八日,女歌迷杨丽娟(左)和她的母亲在香港街头。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本报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26日凌晨,来自甘肃的68岁男子杨勤冀,丢下同行的妻子和女儿,在香港尖沙嘴天星码头跳海自杀。这一家三口都是香港明星刘德华的影迷,此次借高利贷赴港,并成功参加刘德华的生日会。由于不满偶像只与女儿拍照,杨勤冀留下遗书自杀,他的遗愿是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全家举债赴港看偶像
据了解,杨勤冀是甘肃省兰州市的退休老师,杜菊英(54岁)和独女杨丽娟(30岁)都没有工作。
杨丽娟自1994年开始迷恋刘德华后,就一直放弃上学和寻找工作,全职做追星族。杨勤冀夫妇为了筹措女儿赴港见偶像的费用,早年就已经卖掉了兰州的房产,并曾多次前往香港。
杨勤冀以每月还2060元退休金、分半年还清的代价,找到同事的儿子借到1.1万元钱。本月19日,杨勤冀一家三口坐飞机赶赴香港。因为在本月25日,刘德华将在香港举行生日会。据杨勤冀的妻子杜菊英称,他们抵港后第二天就去香港观塘的刘德华歌迷会的“华仔天地”会址,但3人没有见到刘德华。
21日,3人前往香港政府总部请愿,希望特首安排他们与偶像会面,保安人员建议他们可到尖沙嘴文化中心寻求协助。尖沙嘴文化中心随后表示,三人可以在25日的生日会上见到刘德华。
据刘德华的经纪人称,在25日的生日会上,来自甘肃的这一家三口有出席,而且杨丽娟还获得了和刘德华单独合影的机会。杜菊英则向记者投诉称,刘德华只是和女儿拍了张合影就离开了,没有与女儿聊天沟通,对此女儿表示不满。
杜菊英说,当时丈夫见女儿无法跟偶像好好聊天,表现得非常气愤。他们一家三口还曾在楼下守候,刘德华的专车一开出,丈夫便冲上街试图拦车,但没法如愿。此时这一家三口身上已经只剩1000多块钱,而他们的通行证也即将到期。当日夜间,杨勤冀一家三口在九龙区佐敦道一间宾馆住下后,杨勤冀和妻子下楼去快餐吃,两人走到尖沙嘴天星码头附近的一家24小时快餐店进食。杜菊英回忆说,当时她感觉非常疲倦,所以就趴在快餐店里睡着了,但等她醒来时发现丈夫已经不在身边,桌子上只留下了几张用内地信纸写下的书信,“那是我老公的笔迹,上面说他要去自杀。”杜菊英向记者哭诉,当时她感觉非常害怕,于是立即报警。
老父留遗书跳海自杀
据了解,香港警务处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大量警察四处搜查。此时有两名香港市民报警称,在天星码头对开海面发现一名男子在海中浮沉。警方随即派出水警和消防人员到场搜索。
数十分钟后,消防蛙人从海中救出一名男子,并由小艇送返岸上。现场经杜菊英辨认后,确认坠海者就是其丈夫。事后杜菊英陪同丈夫坐救护车前往附近医院抢救。但到清晨6点40分,医院证实杨勤冀不治身亡。香港警务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死者在快餐厅留下遗书,而现场也没有可疑情况,因此可以确认杨勤冀是跳海自杀。
由于杜菊英和女儿杨丽娟在香港没有任何亲友,两人在现场哭成一团,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有关后事。在现场警员和记者的帮助下,这对即将逾期逗留的母女,随后致电香港入境事务处,要求延长逗留时间,入境处随后同意两人将逗留时间延长到昨日,而杨勤冀的尸体则被安排放置在香港的公共殓房保存,以等待死者家属来办理善后事宜。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在香港湾仔找到了杜菊英母女,并一直陪伴着两人。记者从杜菊英提供的丈夫遗书看到,杨勤冀在遗书中写道:“你以为你是谁……你很自私……”,最后写上千里来港后,心愿仍未偿,“我再不忍心看孩子痛苦,我决定以死抗议,我死了,你刘德华还要见我们孩子,不然死不冥(瞑)目……”。杨勤冀在遗书中还写道,希望能以自己的死,换得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死者遗体可运回内地
香港卫生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香港的有关规定,外籍人士在香港去世后,尸体会暂时放置在香港的公共殓房内。周一跳海自杀的杨勤冀的尸体,也遵照这一规定,放置在香港一处公共殓房内。该名死者的死亡证,将要由死者家属前往香港入境事务处领取,并且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文件。
在相关文件办理完毕后,如果家属同意火化,那么杨勤冀的骨灰可以随时带走。但如果其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内地,就还需要办理相关文件。根据香港法律,死者家属可以自愿选择处理死者尸体的方法。
香港公共殓房在处理上述个案时,一般不会向死者家属收取相关费用。但是殓房保存尸体的时间不会很久,因此希望死者家属能尽快领走死者尸体。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前日已经了解到甘肃一家三口所发生的不幸事件,也接到了死者家属的求助电话。因为他们的港澳通行证已经到期,死者的两名家属要求延长逗留时间,而入境事务处根据有关规定,将两人的逗留时间延长到28日,但是这两人在28日晚上12时之前必须离开香港返回内地,否则就是逾期逗留,入境处将会考虑拘捕并且起诉她们。按照香港法律,最高将罚款5万港币,并入狱两年。
据悉,昨日杜菊英母女被旁人劝服,离开了香港。
心理学家:这是病态表现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表示,这种盲目追星是极端行为,见不到偶像而要死,是非常极端的案例。“女事主的父母为要达成女儿的愿望,卖屋卖地借贷度日在所不惜,绝对称不上正常,他们一家三口的表现,已达至非理性的地步。”
对于疯狂“粉丝”的开导,岳晓东指作为家长应将子女对偶像的迷恋,转而导向对偶像的内在特质,例如刘德华最为人欣赏是其勤奋不屈的精神,所以他能得到“世界杰青”等荣耀,故家长就须以这些正面因素去激发其子女,作为成长奋斗的一股推动力,而不是盲目帮助子女去达成见偶像的“梦想”。
香港一名防止自杀心理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杨丽娟这种10多年来醉心追星的行为,他称之为“死硬派粉丝”。她们以为跟偶像很有缘分,跟偶像很“熟”,几乎天天都要想起偶像才觉安心,问题是一旦有机会跟偶像现场接触,而偶像对她们又不理不睬,她们会觉得受伤害,因而表现愤怒,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上瘾”很深,与“赌瘾”、“毒瘾”的心态很相近,是一种病态。
以痴的名义
涂坚毅
人一生下来,首先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人的成长,则是一个受环境影响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作对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每个人,即使是智障也罢,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所谓“痴”,大概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看读《红楼梦》,无非是为了一个不曾见也不曾懂的“痴”字。黛玉葬花是因为“痴”,晴雯至死仍唤“宝玉,你好……”,也是因为一个“痴”。
放到现在这种技术泛滥的时代,在其他方面讲“痴”不太合时宜,大概追星族们可算一个,到“玉米”、“盒饭”差不多就是顶峰了。但当68岁的杨勤冀一跃入海时,所有的争议和讨论乃至反思都已显苍白——如果算“痴”,此痴也无人理解,更无人同情。
朋友说得好,追星族也是(正常)人。人人都说要拯救追星族,还不如去拯救网瘾少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追星族(特指疯狂型的粉丝)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稳定的群体,比明星本身还不稳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等痴过了,疯完了,人也长大了,自然也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
但杨丽娟事件太让人愕然了,想来大概与她的智障有一定关系,或许在她的心里,这世界就只有一个刘德华了,也只有追刘德华才是这世界上值得一做的事情。至于她的父亲从全力支持到卖肾筹款,再到现在留封遗书死掉,这根本就与刘德华无关了——恕我直言,爱女儿爱成这样,对或不对其实都与旁人无关,也与痴无关,是你自己的问题了。非要说是“痴”,也只是以“痴”的名义,而行不道之事。
有人评论此事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话虽绝对,但很适用。杨家可恨之处在于,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一家人的情感或者是她女儿的情感才最重要,全然不管他们的世界以外的人。
古训说,为尊者讳,为死者讳。何况孔子作出表率: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且当它是“怪力乱神”,无须解读,且讳,且不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