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读者来信来电呼吁
清明祭奠 文明当先
本报讯(记者梁素梅 实习生李元元)清明将至,人们缅怀故人、寄托哀思。这传承已久的习俗在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令人头痛的是,清明过后环境污染了,清洁工的强度增大了,留给人们的是另一种伤痛。
河西区西园西里的刘女士说,以往一到清明节就会看到许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铺满了垃圾,塑料瓶、鲜花包装纸、废纸,甚至还有焚烧“冥币”留下的黑灰堆。风一吹,黑灰满处飞,经过这里的众扫墓者都紧皱起眉头,捂住鼻和嘴。扫墓者随意丢的垃圾,不但影响环境还增加了火灾隐患。河东区的马先生说,一到清明节就有很多人在路边、广场甚至是小区的绿地上焚烧祭祀物品,不但影响了周围的环境,更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行人的安全。四月份正是北方多风的季节,焚烧过后的灰烬满天飞舞,小区里和广场上活动的人不得不躲得远远的,马路上的行人有时为了躲这些灰经常一只手扶车把,一只手捂住鼻口,着实很危险。
和平区韩先生说,清明节倡导文明行为,更应该是有一种文明心态,缅怀亲人无可厚非,但是一些人却要扭曲这种意义。有些人为死者焚烧纸车、纸房子、纸信用卡,甚至烧纸“二奶”。世上的一些陋习又何必拿去打扰死者,文明要从心态上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住东丽区泰兴里的徐先生说,我对满马路焚烧纸钱的行为早就深恶痛绝。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巨资,修建了绿地和公园,地上铺了彩砖,使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可有些人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每到清明节前后,我就发现,在小区及周围绿地里,彩砖上,甚至在新栽的小树根部,都有一堆一堆焚烧后留下的黑灰,环境空气都被污染了。尤其是清明节这几天,每天晚上出门散步时,都被滚滚浓烟熏得睁不开眼。焚烧后留下的黑灰,即使清扫后仍有痕迹,很长时间褪不掉。清明节悼念亲人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搞些悼念活动一定要不忘讲究公德,在不影响社会环境、不损害公众的利益下文明祭扫。
家住南开区府湖里的杨女士建议说,近日居委会在我们小区里悬挂出了文明祭扫的大幅标语,这很好。其实改变一种祭扫方式并不难,比如大家默默地在亲人们墓前或者在亲人遗像前献鲜花默哀都是文明的方式,何必弄得烟火缭绕呢?
很多读者建议说,清明节人们更应该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从俭办丧事、搞祭祀。提倡文明祭奠,随时随地为亲人点一支红烛、献一束鲜花、放一首歌曲也能表达对亲人的缅怀。不焚烧祭品,用鲜花等物寄托哀思或者种植纪念树既文明又环保。更有人建议大力倡导和推广网上祭扫或家庭“追思会”等新的祭扫形式,同样能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