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发布2007年全省人民建议征集题目,望专家、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积极为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建议。
(二)大力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建设全国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跨越的建议。
(三)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推广部门、农垦与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共建,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建议。
(四)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队伍建设和饮水安全的建议。
(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保重点,办大事和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六)突出搞好县城和中心村镇规划和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建议。二、积极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加快推进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的建议。
(二)巩固发展能源工业,积极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医药工业,调整发展森林工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建议。
(三)积极推进产业园区、高新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集聚,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
(四)推进大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大项目建设的建议。三、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一)大力培育特色旅游支柱产业。搞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两张王牌,加强对民族风情游、产业游、跨境游、红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建议。
(二)积极推进全省物流发展规划的实施,引进国内外物流知名企业,将我省纳入全球物流配送网络;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强化服务功能的建议。
(三)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发展和规范农村消费信贷,推动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新型消费,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的建议。四、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建议。
(二)突出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三)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议。五、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增加项目科技含量,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的建议。
(二)培育大型煤化工企业,打造龙江煤化工品牌,构建能源深度开发集聚区的建议。
(三)加快口岸加工区基础设施和经贸通道建设,推进互市贸易区建设,构建对俄出口加工贸易前导区的建议。
(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城镇,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构建生态经济开发示范区的建议。六、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顺畅的体制机制环境(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大做强一批大集团,大公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的建议。
(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入搞好农村综合改革的建议。
(三)加快建立分类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财政对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建议。
(四)大力培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七、实施互利双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推进对俄农业合作;挺进俄建筑市场;推进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建议。
(二)推进出口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优化进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建议。
(三)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的建议。八、认真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一)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发挥公共财政作用的建议。
(二)大力推进“诚信龙江”建设,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行农业保险试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期货、证券、保险等行业,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支持的建议。九、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支教计划;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体系和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的建议。
(二)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的建议。
(三)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牌,抓好文化体制改革,体育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造“绿色网吧”;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议。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一)多渠道,多方式灵活就业,加快建设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二)完善省级统筹政策,强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三)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建议。
(四)加强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城市消防、非煤矿山、危化产品、烟花爆竹、建筑安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的建议。
(五)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扫除黄赌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建议。
(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变上访为下访”,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建议。十一、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一)积极推进政企分开,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建设权责一致的责任政府的建议。
(二)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审批制度,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机制,建设执政为民的服务政府的建议。
(三)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提高执法水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违法,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的建议。
(四)整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垄断行业等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建设严格自律的廉洁政府的建议。省委省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
2007年3月19日(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