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民众的关注焦点。在江苏,昨天就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逐年吃紧的局面下,江苏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喜人,达到95.57%,远高于全国水平。综合分析,这主要得利于江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就业岗位需求的增加和江苏所处长三角地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急需。
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昨日,江苏省教育厅向外界公布了2006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白皮书。据了解,200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9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分析认为,2006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要好于往年,大学生就业观念也逐渐转变,有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
就业质量可喜提高
据了解,2006年江苏共有高校毕业生287018人(其中师范类29189人,非师范类毕业生257829人),比2005年增加3.6万人,增幅14.2%。截至2006年12月31日江苏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0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6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43%。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称,在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不仅总的就业率保持稳定,更为可喜的是体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协议就业率也出现了上升,达到了59%,比上一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毕业生最看中宁苏
根据白皮书显示,从接受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3个地市看,南京市和苏州市成为吸引毕业生的两个“大户”。
据了解,南京市2006年共有本地生源2.6万余人,而吸收高校毕业生的总数达到了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7000人,本科生近3万人。苏州市2006年本地生源数为2.3万余人,吸收的毕业生为3.3万余人。其他吸收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地市有无锡、南通、常州等。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南京之所以吸引毕业生除了省会地理优势外,众多的部属、省属驻宁单位也有效地吸纳了大批优秀人才,而苏州因为当地经济优势,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尽管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市就业,但大学生在单位选择方面也更加务实,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基层就业,非公有制单位、基层社区单位也能吸引到大学生就业。
高校就业特点鲜明
记者注意到,在本科毕业生总就业率排行榜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9.95%)、淮阴师范学院(99.86%)、中国药科大学(99.80%)、南京林业大学(99.63%)、江苏工业学院(99.51%)、南京理工大学(99.43%)、南京工程学院(99.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9.13%)、南京邮电大学(98.87%)、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98.86%)分列前十位。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高校占据高位有着各种原因,或是知名度高的工科学校、或是专业特色鲜明的师范类、林学类院校。
尽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未进入前十名,不过在升学出国就业率方面,两校名列前茅,南京大学的出国升学就业率高达49.51%,位居第一,东南大学也高达30.71%,这组数据凸现出两校毕业生更乐于继续深造,高层次、研究性特点显著。在专业就业情况看,特色鲜明的工科专业如冶金工程、复合材料等都是100%就业率,而国际贸易与金融、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名头响亮”的专业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分别只有23.31%和71.64%。
有关人士指出,专业就业率不仅仅是专业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和学校办学实力息息相关。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能仅仅看重专业“名头”,更要注重院校的专业办学实力。
“百日行动”
促15万毕业生签约成功
本报讯 (记者黄勇)为期100天的江苏首次“高校毕业生百日行动”已顺利落下大幕,15万毕业生在本次活动中成功找到“婆家”。3月28日,江苏省人事厅召开首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总结表彰大会透露了这一消息。
据介绍,江苏首次“高校毕业生百日行动”由省、市、县人事部门三级联动,人事、教育、劳动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互动,在全省范围内共举办8个大项,430多场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其中全省及地区性毕业生交流活动130多场,提供毕业生需求岗位近30万个;举办日常毕业生集中交流活动约150场;举办14场网上毕业生人才交流活动;组团分赴全国10多个省、市举办50多场江苏专场招聘活动等,为1000多家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近万条。百日内共服务毕业生120多万人次,约有15万名毕业生通过“百日行动”实现了签约。所有服务活动全部是公益性的,开国内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先河。
据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朱从明主任介绍,下半年江苏省还将举办第二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把“百日行动”打造成江苏服务高校毕业生的长期固定的全国性品牌活动。
相关链接
今年江苏教育要办十件实事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提出,要组织和动员全省教育机关着力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为全省774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二是完成3700所农村小学“四项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把所有农村学校建成合格学校;三是为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四是资助7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启动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六是设立普通高中助学金,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七是资助13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八是转移培训2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九是全面完成33.7万人的招生任务;十是切实做好35.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千万债
家长掏口袋
连云港一学校“培养费”收得不清不楚
连云港新浦区解放路小学,始建于1936年,江苏省首批模范小学,省实小免检单位。然而,就是这所身负很多荣誉的基层小学,却因为每个学期800元的“培养费”问题遭家长非议。
在接到学生家长的反映后,3月27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解放路小学,恰逢众多家长前来该校参加“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在采访中,有学生家长介绍说,因为学校对外自称是公办民助学校,可以收取“培养费”。不过,令家长们质疑的是,在他们缴费的时候,并没有拿到学校开具的票据。
当天上午10时,记者就此事前往连云港市物价局。该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解放路小学收取“培养费”是有文件规定的,几年前就已经得到了物价部门的批准。在记者的请求下,林局长与记者前往该校,与该校的王秀琴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据介绍,已经成立达9年之久的“双语班”,规定每个学生在小学的6年里,必须缴纳近万元的“培养费”。对此,王秀琴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因考虑到连云港市的经济条件,从2003年秋季招生起,要求学校将一次性收取“培养费”的做法,改成按每学期分批收取800元的方式。“这些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她随即拿出一份由连云港市市物价局于2003年8月25日下发的文件。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该校依托学校兴办的公办民助学校——郁林小学招收小班制双语教学班仍按连价费(2001196)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即每生每学期800元,不另收杂费。
提到家长们质疑的“培养费”,王秀琴说,学校的负担很重,至今还背负着1000多万的债务。王秀琴介绍,2001年8月,解放路小学按照市教育局“八校联动”的方案,迁入原新浦中学校址。因为校舍简陋,学校又在原校址边上征了一块地,建设了一座教学楼,加上其他的各项改造,一共欠下了1000多万的债务。王秀琴表示,学校投入很大,收取双语班学生培养费,用于偿还债务是理所当然的事。她还对记者坦言,收取“培养费”不但是合法合理的,而且区政府的领导都是知道的。当问到收取费用后是否开具票据时,王秀琴答复,由于今年的“一费制”收费标准是3月13日下达的,而学校开具票据必须等“一费制”标准下来才能统一进行,所以开学后在收取费用时尚未开具票据。
据悉,解放路小学有50几个双语班,共2500名学生。记者默默算了一下账,按照王秀琴提供的数字,从1999年开始,解放路小学光收取“培养费”就已经达到数千万元,应当足以支付当初欠下的债务。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专家指出,按理说公办教育都应该由国家财政投资,怎么学校的基础建设要学生来埋单呢?退一步说,即便是收取培养费,也应该专款专用,四年前学校欠款1000多万,怎么到现在还是欠1000多万呢?学校应该给学生和家长一个说法。对此,家长们质疑:这1000万欠款要还多久?如果早已还清那剩下的钱干什么去了本报记者童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