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迎来“精品年”——大型杂技剧《天鹅湖》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话剧《天籁》入选国家文化部“百年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并被确定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候选剧目;音画晚会《神圣》参加全国主题歌舞晚会展演评比获特别奖,并将作为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专场晚会赴港演出……
编制缩小,人员减少,这个军队文艺团体却一如既往创造辉煌,国家文化部艺术司领导称其为“广州军区文化现象”。
顺势而为有作为
2004年,原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和创作室合并为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编制员额100人。工作任务没变,人员却少了三分之二,一时,他们感到茫然和困惑。
面对改革,是怨天尤人,还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找新的出路?战士文工团选择了积极面对,顺势而为。
战士文工团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欧阳海之歌》、《红色娘子军》、《和平年代》、《南海长城》、《人民军队忠于党》、《我是一个兵》、《我爱你中国》等一大批精品佳作,都诞生在这个优秀的团队。改革,既有困难和矛盾,也有机遇和挑战。文工团党委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大局,通过改革寻找机遇,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从而发挥军旅文艺鼓舞官兵、激励官兵、教育官兵的积极作用。
任何时候都必须靠作品说话,必须摸准时代的脉搏,用文艺来传承时代精神。文工团确立“和谐”这一主题展开艺术创作。他们推出的大型喜剧《兄弟姐妹》,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部队官兵团结友爱、紧张活泼的和谐关系,在部队广大官兵中引起强烈共鸣。围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他们精心构思、巧妙选取角度,创作出大型话剧《天籁》。该剧在部队巡演数十场,场场爆满。
广州军区分管文艺工作的宣传部苏玉光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军旅文艺创作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有所作为,文艺工作者有所作为才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这就是战士文工团屡屡获奖的秘诀。”人少一样出精品
以前一个团有百名歌舞演员,如今变成只保留10多个尖子人才;过去的大场面,如今变成了因戏找人、量体裁衣的小制作。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后的种种不习惯也催生出种种变革,那就是把人才为我所养变成为我所用。
战士文工团政委唐栋曾创作过《都市军号》、《岁月风景》、《回家》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话剧作品,获得过曹禺戏剧奖、文华剧作奖等。就是这样一位对话剧创作近乎痴迷的作家,在文工团改制之初,内心也充满迷惑:原来话剧团有60多个人,每年一台大戏不成问题;现在变成一个话剧队,编制员额仅10人,话剧怎么演?
一台只有6名演员的话剧《回家》,在部队官兵中好评如潮,而且得到了总政领导“六个人、两个景、一台戏、不简单”的高度评价。《回家》的成功让唐栋和文工团全体成员深刻意识到:艺术成功并不一定需要庞大阵容作支撑,人少一样出精品。
在创作大型喜剧《兄弟姐妹》时,编剧一改过去舞台上“人多热闹”的风格,在开掘人物的性格深度上下工夫,结果一出只有7名演员表演的《兄弟姐妹》,照样在官兵心中留下难忘印象,并被专家评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过去杂技表演也存在“不热闹不好看”的认识误区,战士文工团着眼新变化,努力探索杂技“集约精简”的路子。杂技《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表演全过程只有2个人,但在摩纳哥引起轰动,一举夺得世界杂技界最高奖——“金小丑”奖。
唐栋颇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过去话剧团60多人,一年也就演出一台大型话剧。如今只有10人,一年却能排演两部大型话剧,且部部堪称精品。这一出人意料的成绩与收获,归功于观念的创新。”军队文化也有产业
市场是什么?对军队文艺工作者来说,曾经较少涉及。而当战士文工团的领导们尝到市场化运作的甜头之后,它成为破解创作、演出、人才等难题的有效手段。
转型前,战士文工团“吃皇粮”:一场文艺晚会常常动辄上十万,大量昂贵的布景,在演出几场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些专场文艺节目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来以后,经常是“一次性演出”后便大功告成。
文艺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等发生的深刻变化,促使战士文工团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文化”观念。文工团党委针对过去存在的重创作、轻演出、不做市场调查、不注意宣传包装、不讲成本核算,投入大产出小等问题,在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为兵服务的基础上,加上一手抓市场运作,大胆走进文化市场,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战士文工团闯出了“以文养文”的新路子。去年以来,战士文工团通过“对外有偿服务演出”,开始摆脱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他们将一些传统经典节目编排成一台台极具军旅特色的晚会,参与地方演出,在获得一定经济报酬的同时,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为建设和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适度介入市场,还给战士文工团带来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和社会反响。杂技剧《天鹅湖》大胆走向市场后,两年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让这出杂技新剧目短短数月内就家喻户晓,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天鹅湖》通过市场运作走出国门,在俄罗斯、日本等国巡回演出30多场后,成为2006年国内外文艺界的一大盛事。他山之石激活一池春水
军旅文艺要兴盛,人才是根本。面对转型后人才保留的严峻问题,如何“找米下锅”?
战士文工团借现代企业用人机制之“石”,激活了编制缩小后人才匮乏之“水”。他们打破地域界限、单位界限和军地界限,聘用一些文艺人才以补充编制人数的不足。2004年,排练杂技剧《天鹅湖》时,他们聘请地方有名的舞美专家协助舞美设计和制作,从辽宁芭蕾舞团聘请了8名芭蕾舞演员加盟演出,使人才资源在灵活的聘用机制下实现了“动态平衡”和源源不断的补充。
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招聘工作展开后,他们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引进尖子人才。2005年,他们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招聘了8名青年歌手后,又利用招收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政策进行人才“储备”,先后招聘了8名舞美、作曲等人才。他们还注重挖掘基层业余演出队的潜力,把基层优秀文艺骨干集中起来与专业队伍一起使用。在排练话剧《天籁》和音画晚会《神圣》时,从基层抽调了80余名文艺骨干参加演出,既锻炼了业余队伍,又弥补了专业队伍人员的不足。目前,广州军区逐步形成了现役军人、非现役文职人员、基层文艺骨干和聘用人员四位一体的基本人才队伍结构。
用人机制的创新还带来了奖惩制度的创新。过去,战士文工团成员端的是“铁饭碗”,如今“出成绩重奖、没成绩淘汰”的政策成为激励每个人拿出精品力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年,二级演员林波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喜剧《兄弟姐妹》,团里一次性给他奖励6万元;10多名年轻演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夺得金、银奖,团里除了给他们记功外,还给获奖者解决了住房。强强联手带来“1+1>2”效应
杂技剧《天鹅湖》在国际、国内文艺界引发的轰动被誉为一场“艺术风暴”,如今,该剧更是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文化演出商前来洽谈巡演业务,如果把所有的意向合同签订下来,可以排到2008年底。巨大成功的背后,答案其实很简单:强强联手能带来“1+1>2”的独特效应。
杂技剧《天鹅湖》还在初创时,文工团打破军地界限,从四川、辽宁请来10多名芭蕾舞演员,为杂技剧注入地道的芭蕾舞元素;走出营门,请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一级编导赵明执导该剧目;此外,还走出国门,请来了德国芭蕾舞皇家剧院编导刘军。这些编导名家和专业舞蹈演员的加盟,大大提升了《天鹅湖》的艺术水准。
与地方艺术公司的联手,也是《天鹅湖》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原因——文工团出艺术人才和艺术品牌,地方演出公司负责经费和市场运作。于是,他们与既有实力且有文化眼光的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合作,将杂技剧《天鹅湖》做到极致。该剧先后在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巡演110多场次,特别是在上海大剧院连续演出31场,创下该剧院连续演出场次最多、收益最高的纪录。在创新中实现机关职能转变
探究“广州军区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军区宣传部部长张智猛认为:“领导机关关键在于把方向,搞好协调保障,在贯彻‘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中实现职能转变。”
从“办”文艺向“管”文艺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努力创新艺术生产方式——军区领导和机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方式决定了产品层次,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只能生产镰刀、锄头,大工业生产才能生产飞机、轮船。艺术生产同样如此。近年来,他们坚持以“领导、专家、群众三位一体,集中优势兵力集体攻关”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保证了每一次艺术生产都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运转。战士文工团的电视剧《和平年代》、《羊城风暴》和舞剧《南方丛林》、杂技剧《天鹅湖》等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针对编制调整后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领导机关提出了大胆起用新人的理念。杂技演员李亚萍曾凭借杂技《女子大跳板》获得过“金小丑”奖,机关及时将她推荐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编导班深造,学成归来后的她在参与执导杂技剧《天鹅湖》中表现不俗,不久被评为国家一级导演。之后,领导机关将她提拔为文工团副团长,给她更多的磨砺机会,很快她又编出了获得世界杂技比赛金奖的《女子六人柔术——春的旋律》。在杂技剧《天鹅湖》中,文工团还大胆起用缺乏舞台经验的年轻演员许玮妍、金维一担任“黑天鹅”、“黑鹰王”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表现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敢为人先闯出新境界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战士文工团艺术创新的8字方针。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颇有感触地说:“简单8个字,却告诫团里每一名成员:艺术创新关键在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即意味着要有率先“吃螃蟹”的勇气。当初杂技团领导提出让魏葆华、吴正丹排练《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节目时,艺术创新的突破口选在首次把芭蕾舞融入杂技中,如“单足尖站头顶”、“单脚尖站肩接站头顶接阿拉贝斯300度转”等都是从未有过的高难度动作。然而这一想法起初却遇到一片责难声:“杂技杂技,以技为本。杂技底座上跳芭蕾,不伦不类,会毁了杂技艺术!”
在阻力面前杂技团领导认准了这样一个理:正因为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更要有胆量闯出“人无我有”的新境界。
后来,《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一举摘取“金小丑”奖,才有了杂技剧《天鹅湖》带给世界杂坛的一次深刻“革命”。
国内著名评论家称杂技剧《天鹅湖》的出现“有点像神话”。而《天鹅湖》故乡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也称:“中国艺术家的大胆创新精神确实令人震撼,俄罗斯的马戏和芭蕾都闻名于世,为什么却想不到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呢?”总政首长称赞杂技剧《天鹅湖》:“堪称是东方文化借鉴西方文化的完美典范,是军地共建精神文明的成功探索,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创新。”
大型话剧《天籁》也是一出敢为人先的创新佳作。编剧唐栋在构思这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品时,也曾经煞费思量:以长征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小说、戏剧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如何在题材和主题思想上进行艺术创新?他经过深思熟虑,选取了表现“红色文化源头”的这一独特视角,以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文艺团体“战士剧社”为题材。为更生动真实地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唐栋还大胆采取纪实手法,将大量的历史细节写入话剧,使得《天籁》成为一部主题独特、表现手法新颖的精品佳作。
一位资深评论家给予《天籁》高度评价:“话剧《天籁》首次用文化的视角来解读长征,首次用纪实的手法来演绎话剧文本。这两个极具艺术创新勇气与胆略的‘首次’,无疑将会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中国百年话剧史。”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走进战士文工团排练大厅,悬挂于厅前的横幅十分醒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文工团团长邢时苗说:“这技巧那技巧,真正的技巧就是不取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汗水里,寻求艺术创新灵感的‘薄发’!”
艺术创新从来都是从苦涩的汗水里“破茧成蝶”,对此,魏葆华、吴正丹夫妇体会最为深刻。排练《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时,痛苦的过程几近“炼狱”:那双以6层布和6层胶叠成的芭蕾舞鞋如同“绞肉机”,身为“底座”的魏葆华双肩先是烂,后结痂,再烂,再结痂,如今留下了两个黑乎乎的鸡蛋大小的“肉坑”。吴正丹也因为长期穿芭蕾舞鞋导致大脚趾骨质增生,第四趾和小趾经常化脓。在杂技剧《天鹅湖》参加全国比赛前,吴正丹在训练中不慎扭伤了膝关节韧带。尽管医生严肃要求她应立即动手术,但吴正丹却冒着可能留下残疾的危险,果断走上赛场,捧回金奖。
在不取巧的“汗水”里积淀出艺术精品,成为每一名文工团成员的不懈追求。他们每年都自觉地到基层连队当兵,主动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砺。演员林波在连队当兵期间,白天全程参加连队的日常训练,晚上则在灯下进行业余创作,一部近10万字的大型喜剧《兄弟姐妹》,就是他在海岛当兵期间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而自编自导自演杂技《力与美》的年轻学员张权和黎然,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排练大楼的顶台上排练。凭借多出别人数倍的汗水,他们在第八届意大利拉蒂纳国际马戏节中夺得铜奖。
2006年,战士文工团不仅组织“一团火”演出队下基层演出180多场次,还先后组织了高质量的专题文艺晚会43台。他们超额完成总部规定的演出服务指标,还先后承担了亚洲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和上海博览会演出。与此同时,他们派人参加国内外文艺比赛,29人次获得歌曲、舞蹈、杂技等各类奖项34个,其中获国际金奖3个、银铜奖8个,获全国金奖5个、银铜奖18个。真正是在挥汗如雨的辛勤中收获了艺术创新的“丰收之年”。
(文中照片均为音画晚会《神圣》剧照。作者提供)
相关链接
战士文工团2006年获奖情况
杂技剧《天鹅湖》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士兵歌舞剧《好兵李向群》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音画晚会《神圣》获2006年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组委会特别奖。
歌曲《情系人民》获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话剧《天籁》获全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
话剧《天籁》入围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杂技《东方的天鹅——芭蕾对手顶》获广东省鲁迅艺术奖。
杂技《艺术软功》获广东省鲁迅艺术奖。
杂技《春的律动——柔术》获意大利第八届拉蒂纳国际马戏节金奖首奖、新闻奖、评委奖、集体项目奖。
杂技《力与美——空中绸吊》获意大利第八届拉蒂纳国际马戏节铜奖。
杂技《丛林·猛虎——蹬人》获“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金奖、编导奖、教师奖、表演奖。
杂技《风——小独轮车》获“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银奖、编导奖、教师奖、表演奖。
演员刘罡获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组铜奖。
演员韦士雯获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青年组二等奖。
演员张旸获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青年组三等奖。
演员刘舒获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族民间舞青年组三等奖。
演员王迪获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诺娃”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