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北区洋河实验小学3年级4班班主任段老师发现,过去顽皮的谢梓鑫作业突然写得十分认真,忍不住在作业上面批了一个大大的“好”字。其实,这种改变,还发生在该校很多孩子身上。而这一切,都源自家长和学生在“信与信交流”活动中共同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互通一封家书之后。
家长学生互写家书
本月初,该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家长会上给一千多名家长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每位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然后封好由孩子带到学校,周五班会时孩子们一起来读这些家书。
随后,孩子分别给家长回信。
作业布置下去,老师们心里没有底:“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忙,如果他们敷衍怎么办?”
没想到,第二周,当一千多封家书被学生交到学校时(有的家长还专门通过邮局递送),老师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些信大都是家长手写,每封信字迹工整,饱含挚爱之情。上周五下午,全校班会时间,家书被分发到孩子们手上。
家书让孩子感动痛哭
“我亲爱的女儿潇潇: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最爱你的妈妈又离开了这座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出差去了……”5年级4班苏潇的妈妈在信中说,女儿性格顽皮,有时甚至不听话。苏妈妈对女儿要求很严,对此女儿并不十分理解。信中,苏妈妈以朋友的语气,指出了女儿的缺点,并为自己一直未能好好照顾她而自责。妈妈在信中为女儿编织了很多梦想,希望女儿能发现知识的乐趣,了解社会关爱别人,自强自立。
读着妈妈的信,苏潇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很快,她就读不下去了,拿着信痛哭。见此,老师只好让她停下来,自己帮她念。可念着念着,老师也止不住哭了出来。顿时,整个教室里响起一片哭声。
与苏潇不同,3年级4班的孔雪瑶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的家书是奶奶写的。因为父母离婚,爸爸工作又忙,她全靠奶奶照顾。奶奶在信中对她说:“奶奶一天天老了,做事已有些力不从心,我希望你能从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封信还没念完,全班同学早已沉浸在哭声之中。
5年级4班田雨欣的家书是爸爸写的,爸爸在信中写了妈妈怀她的时候吃不下东西,每天呕吐,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总是逼迫自己吃东西。他希望女儿一定要学会感恩。
……
家书让孩子变化大
看了各自的家书,孩子们纷纷给父母回信表达感情。
苏潇给妈妈回信说,她以前一直觉得妈妈经常不在家是不爱她,看了这封信才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她表示今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回家后,她还主动把妈妈拉到身边,和妈妈说了很多悄悄话。“现在女儿的很多坏习惯都改了,虽然仍有毛病,但我相信她以后会做得更好。”苏妈妈说,平时教育孩子多是说教和简单的评判“对”、“错”,没有平等地交流。而通过写信这种方式,则少了说教多了朋友般的真诚,以后她会经常用这种方法跟女儿交流。
孔雪瑶给奶奶回信说:“奶奶,是您让我走出了爸爸妈妈离婚的阴影,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读到这句话,奶奶深感意外:“没想到孩子心态已如此成熟,像个小大人。”对这种沟通方法,奶奶很是赞许,她在给孙女的信的最后还请求:“瑶瑶,以后我们经常写信好吗?”
3年级3班的冉渝香,看了爸爸妈妈一起给她写的信后,第二天一个人跑到菜市场买菜,然后下厨给家人做了一顿“有盐有味”的饭菜。晚上,她还主动给妈妈洗脚。
据各班老师反映,自这项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表现好了很多,主要是学习认真了,也比较听老师的话了。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样也让老师得到启发。5年级4班的谭老师说,看了班上的家长和孩子的信,她深受感动,表示也要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很多老师还表示,在今后教学生时,他们也要采用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方式。
对此,该校负责人表示,这一活动他们要坚持下去,争取一年一次,让家长和孩子保持这种特殊的交流。
记者 贺怀湘/文 洋河小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