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50年:中年危机还是重获新生?
【作者】石佳友
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的欧洲一体化,是步入了所谓“中年危机”?还是正在重获新生?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3月25日,欧盟27国的领导人齐聚柏林,签署了旨在促进欧洲统一的《柏林宣言》,这是欧盟50周年庆典上的重点节目,政治家们无不为这一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而欢腾,但是这却无法掩盖这样的事实:欧洲正面临的深刻危机。
危机过后无法再“跳跃”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欧洲一体化”这一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创举自其伊始就历经了多次危机。
1954年,出于对西德重新武装的担忧,法国国民议会否决了“欧洲防卫共同体条约”草案;1966年,由于对委员会主张缩小全体一致表决方式的抗议,法国戴高乐政府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缺席理事会会议;1992年,丹麦否决了《欧洲联盟条约》;2003年前后,围绕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欧盟则分裂为所谓“老欧洲”和“新欧洲”,在外交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迷梦灰飞烟灭……
不过,十分吊诡的是,欧盟最终都能够超越这些危机,成功地向前发展,而且是“跳跃式”的。但是,最近一次的危机却无法再经历这样的“跳跃”:2005年5月底和6月初,法国和荷兰相继否决《欧洲宪法条约》草案,这无疑是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一次沉重的打击。
2009年结束制宪危机?
在此之后一直到今天,欧洲的政治建设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让人激动的进展或者替代方案;这使得许多人都不禁为欧洲的前途深感忧心。
《柏林宣言》的签订让欧洲人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在该宣言的结尾处明确指出,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前,结束制宪危机,欧盟将具有“一个更新后的共同基础”。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现行的宪法性框架基本形成于十多年前欧盟尚只有十余个成员国的时代。
可是,除了宪法危机,今天的欧盟仍然面临着许多其他重大的挑战,如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非法移民、能源政策、气候变化等等。
“驾驶一艘载有27名旅客的船舶所需要的努力是巨大的。”日前,现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法国人帕斯卡尔·拉米在为《金融时报》撰文指出,欧盟“中年危机”的深刻原因在于,今天的欧洲缺乏应对挑战的必要政治动力,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欧洲建设持怀疑态度,政治精英们十分疲惫。
要想“新生”仍需“联合”
不过,是否可以认为,《柏林宣言》的通过就表明欧盟具有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决心和能力?
其实未必如此。从《柏林宣言》的措辞来看,欧洲领导人小心翼翼地避免再使用“欧洲宪法”这样的字眼,多少也反映出欧盟内部在通过宪法性文件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其中,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赞成派,主张尽早重新启动新的宪法条约的谈判,并尽量保留原来的宪法条约的主要内容。而以英国、波兰、捷克为代表的怀疑派则对此反应冷淡,荷兰反对在原来的宪法草案的基础上起草新的条约,而作为主要成员国的法国即将更换新的领导人,这对法国未来的欧洲政策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说《柏林宣言》为欧洲建设注入了主要的政治动力、欧洲重新具有了获得“新生”的希望的话,这个“新生”的条件仍然是欧洲的“联合”。(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