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我国第一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30日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开铆总装。首架飞机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组装。30日上午,记者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ARJ21飞机总装厂房看到,飞机机头和机身、尾段等部件都已就位,ARJ21的整体外观已初现雏形。11时许,一位技师对着机头的一侧,谨慎地铆下了总装的第一枪。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既是我国民用机产业发展的“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决战性项目。
与以往转包生产不同,该项目是中国以主承包商的身份,按照国际规则来组织国内外供应商参与飞机制造,且核心技术必须由中国控制。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负责ARJ21新一代支线飞机的研制和经营,也是该飞机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持有者。据ARJ21总设计师吴光辉介绍,ARJ21的各个部件分别来自西安、成都、沈阳和上海四大飞机制造基地。其中,西安基地负责前机身、机翼、中机身等部件的研制,成都基地负责机头研制,沈阳基地负责发动机吊挂、飞机尾段等部件的研制,上海基地负责总装。
按照计划,首架ARJ21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总装,明年3月试飞。到2009年第3季度取得适航证,并开始交付第一个用户山东航空公司。2009年审定工作全部完成后,ARJ21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首架ARJ21飞机为90座级,动力为先进涡扇发动机,最大航程为2000海里,属于中、短航程支线飞机。据上海飞机制造厂厂长王文斌介绍,今后将达到年产50架ARJ21的生产能力。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ARJ21项目首期投资50亿元,同时推进基本型、加长型、货运型和公务型等系列的研制,届时每架飞机可提供70至110个座位。
据悉,目前ARJ21已经得到71架订单,国内一些主要支线航空公司如上海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等都是其客户,另有一些飞机租赁公司也已将目光投向ARJ21。
中国无人机亮相莫斯科
北京电记者29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获悉,该集团研制的两款新型气象无人机系统在莫斯科举行的“2007莫斯科中国年”展览上亮相,中国无人机系统登上世界舞台颇受关注。
这两款无人机系统包括TF-1、TF-8无人机,均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据介绍,沈阳航天新光集团研制与开发出多款无人机,本次展示于世界舞台的两款无人机系统是针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需要,用以完成飞行区域内以及所关注区域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测量任务。
该无人机系统已于2005年完成全系统15小时、1560公里的实时气象探测考核飞行试验,其无人机平台还可用于航空摄影、交通监视、森林防火、气象观测、人工增雨、生态保护综合监测等多种用途。
ARJ21研制大事记
2002年1月 ARJ21支线飞机项目启动。
2006年4月 ARJ21飞机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
2006年9月9日 一航西飞在西安顺利交付首架ARJ21飞机的第一个大部件——前机身段。
2006年11月23日 ARJ21飞机发动机吊挂在一航沈飞提前交付,打破了飞机吊挂只能从国外购买的历史;
2007年3月13日 一航沈飞顺利交付首架ARJ21的最后一个大部件——飞机尾段。
2007年3月30日 首架ARJ21飞机总装在上海开始总装,同时全面启动系统综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