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部分市政协港澳委员和特邀台商代表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工地参观。(陈立新 摄)
本报讯(记者郭桂花)一辆辆土方车来来往往,推土机的轰鸣在同安湾声声入耳,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昨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江曙霞陪同下,20余位市政协港澳委员和特邀台商代表前往环东海域、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等我市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参观,实地了解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情况。
在环东海域重点建设项目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前来参观的客人们称赞。这里将形成一个10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为厦门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与空间。
刚刚启用不久的厦门文化艺术中心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将成为厦门以及福建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群。走进设备一流的文化艺术中心,陈镜秋委员被深深震撼了:“20多年前,我在厦门担任厦门群众艺术馆馆长时,当时的条件和设施不知道要比文化艺术中心简陋多少倍,如今厦门老百姓可以在这里享受如此优越的文化大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客人们认真听取各视察点的情况介绍,感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给厦门带来的巨大变化。
厦门的变化令他们欢欣鼓舞。“厦门发生如此大的巨变,我没有想到。”一些曾经在厦生活过的委员再次踏上厦门这块热土时由衷地感叹,跨越式发展的气势将他们深深打动。
“厦门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太振奋人心了。”市台商协会会长曾钦照动情地说。港澳委员和特邀台商代表对特区发展十分关注,许多人都期待着能在这里寻找到商机,投入到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促进厦门的建设发展。
我从跨越现场来
徐斌(市人大代表、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与技术部经理):
让更多企业来厦“安家”
徐斌(陈立新 摄)
“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载体作用,目前已吸引了许多配套企业前来‘安家’。”昨天上午在各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间隙,来自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市人大代表徐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及蓬勃发展中的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徐斌充满期望。
汽车工业已成为带动厦门市经济增长最强劲的行业之一。目前在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已经集中了金龙客车、厦工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机械工业制造基地,工业区中的汽车工业城将以发展金龙品牌为主线,建设世界级客车生产研发基地,做大做强大中型客车整车生产,做精做优客车产业链,从而带动本地、本省相关行业发展。“新入园企业主要看中的就是这个很大的市场,还有龙头企业强大的吸附作用。”徐斌说,作为园区招商人员,他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增加招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度,以让更多的企业选择来厦“安家”,同时,作为第一次当选市人大代表的“新人”,在今年的厦门两会上,他要一边学习,一边重点就如何做好产业链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发展客车制造产业集群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何书彬 实习生 李晓娜
张煜钦(市人大代表、同安区新民镇西塘村党总支书记):
被征地农民腰包鼓了
张煜钦(王协云 摄)
“以前农民们仅靠农业收入,收益不理想;现在,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西塘村是紧邻同安工业集中区的一个行政村,张煜钦说,“金包银”工程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村里的农民已经开始分享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成果。
西塘村沟乾自然村是离同安工业集中区最近的自然村,这里建设了3栋“金边”工程。张煜钦说,“金边”工程一落成,就迎来了许多承租人,“金边”工程已经开始给农民带来了实际效益。
张煜钦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通过“金边”项目,一个农民一年可实现租金收益3000多元;通过“银里”改造,农民出租房屋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通过劳动力转移,一个农民一年也有7000元到8000元的工资收入。
“可以说,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让农民的腰包鼓了。”张煜钦乐呵呵地说,希望政府继续加大“金包银”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让农民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真正享受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好处。
本报记者 吴晓菁
陈庆儿(市政协委员、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
市政建设将“一次到位”
陈庆儿(陈立新 摄)
重点工程拔地而起时,水、电、排污、绿化等配套建设同样举足轻重。“毋庸置疑的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将加速跨越式发展。”市政协委员、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陈庆儿说,“作为建设者,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让重点工程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重点工程,让市政园林方面的工作成倍增加。陈庆儿说,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把市政工程建设得“一次到位”、方便市民,是他们考虑得最多的。“比如在湖边水库整治方面,我们正在尝试建设全市第一条‘地下管沟’,这条管沟集合了水、电、煤气、通讯等管线。”陈庆儿说,“这将达到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统一建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综合利用等一系列目标。”
“今后的破路工程将采取‘挖一段做一段’,并严格限制施工时间。”在采访最后,陈庆儿以市民最关心的工程“破路”问题为例,表示今后的重点工程建设将从方便市民的角度出发,切实为百姓造福。
本报记者 徐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