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话题
同安千年古刹梵天寺,游客云集。持续红火的厦门旅游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陈立新 摄)
2006年,厦门旅游市场可谓“大丰收”,“中国最具竞争力旅游城市”、“2006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中国青年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2006中国最具风情城市”、“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旅游城市”等桂冠花落鹭岛,厦门入境游客首破百万大关,闽台旅游交流有了更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叫好声的背后不乏冷静的思考,如何拓宽厦门的旅游市场,让厦门的旅游市场更规范、更红火,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将所有景点连成一张网
在2006年收获了一系列成果的时候,市人大代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程建明认为,厦门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厦门本身就应该成为一个旅游的品牌,而不是每个景点各成品牌。”在她看来,厦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缺乏有效的整合与高效的利用,因此,她提出了“大旅游”的概念。
程建明举了个例子:鼓浪屿和集美之间目前是相互割裂的,大多数游客在感受了鼓浪屿的建筑美之后,却很少再到集美看看那里的风貌建筑。程建明说,如果能将厦门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就能将所有的景点连接成一张网,即厦门最完整的旅游网。“届时,旅行社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架设不同的通路,比如古建筑游、沙滩游等。”程建明认为,拥有更多选择的厦门旅游业,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景十分可观。
市政协委员、湖里区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郭艺勋也提出关于“构建厦门旅游大格局”的想法。“我认为要让旅游助‘市’、旅游助‘势’、旅游助‘事’。要把厦门旅游市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序的整合。
郭艺勋提出了已经在他脑海中“活跃”了三年的构想:进行行政资源整合,提升厦门市旅游局的行政管理职责,将其变成旅游发展局;针对厦门旅游项目各自管理、分散经营的现象,建议把这些旅游项目整合一起,成立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上市公司;打造适应竞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用文化包装厦门乡村游
“你作为厦门市民,你知道厦门哪里好玩吗?”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李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先抛出了这个问题。除了众所周知的鼓浪屿、南普陀等名胜景区外,记者一时间还真想不出还有哪些好地方。李虹说,其实厦门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关键是宣传和策划不够、经营不到位。他特别提到了厦门的民俗文化,譬如同安莲花镇小坪村的褒歌(山歌)、同安汀溪镇五峰村的德安楼等,就是缺乏包装策划和宣传,才无法在旅游市场中大放异彩。
李虹说,今年的旅游口号是“中国乡村游”,厦门的乡村旅游资源很丰富,有待挖掘和重视。厦门山区的农民有的已经意识到乡村旅游的价值,但还处于自发的无组织状态,不能形成旅游产业。作为政协委员,他建议政府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对乡村游进行必要的引导、扶持,譬如在环境、卫生、交通等方面给予配套设施的建设,用文化进行包装,让厦门的乡村游红火起来。
使琴岛人文精神延续下去
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认为,厦门的旅游资源开发,首先要做好鼓浪屿这篇“文章”。因为不管从知名度还是旅游内涵来看,鼓浪屿都是首屈一指的。政府对鼓浪屿的投资力度还应该再大些。
朱奖怀说,对传统文化,应该先保留再保护,然后才是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这就要求把有价值有历史的建筑以及道路社区整体地保护起来。他举了个例子:前不久,他看到两张鼓浪屿的照片,一张是解放前的老照片,一张是现在的,老照片虽然模糊,但可以看出整个岛屿的风貌建筑,非常美,然而一部分风貌建筑在现在的鼓浪屿上已经看不到,或者被破坏了,非常可惜。
如何把鼓浪屿打造成厦门含金量最高的名片,他建议政府多在保存鼓浪屿原有风貌方面下工夫,要做好修旧如旧的设计工作,要了解风貌建筑原有风格、特点、功能以及历史等,使得建筑物的人文精神能延续下去;要做好修旧如旧的使用功能规划,将其和旅游功能统一起来;应形成专门的旅游资料,培训专业的旅游讲解人员等等。
本报记者 林燕贞 邵凌丰 实习生 陈黎琴
|